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港岛:从九龙城寨收租到大亨 > 第58章 中华娱乐与黄埔船坞

第58章 中华娱乐与黄埔船坞(1 / 2)

时间步入三月。

维港投资的办公室内,陈耀豪翻阅着助理团队整理好的商业情报汇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楼价信息:住宅价格相较1973年已暴跌30%-40%,小型住宅单位均价跌至约265港元/平方英尺。

商业地产方面,中环甲级写字楼月租更是低至6港元/平方英尺,地价跌幅高达40%。

报告分析指出,恒指暴跌90%叠加石油危机,彻底摧毁了投资者信心,购买力急剧萎缩。

市场陷入深度观望,买家普遍推迟置业计划,开发商新盘推售量锐减,导致整体交易量严重萎缩。

同时,银行信贷持续收紧,贷款利率超过15%,进一步抑制了杠杆交易,令众多中小型房企面临严峻的资金链压力。

情报内容庞杂,陈耀豪快速浏览,终于捕捉到一条令他精神一振的消息:华人置业有意出售华人行大厦,报价两亿港元!

华人行大厦占地面积不大,不足两万平方英尺,楼高仅12层,但其地理位置堪称黄金地段,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2号,紧邻后世闻名遐迩的置地广场。

若非深陷股灾和石油危机带来的经营困境,华人置业断然不会将如此核心的物业出售,更何况买家还是汇丰银行。

然而,正是这绝佳的位置,让陈耀豪瞬间感到了囊中羞涩。

他清楚地记得,记忆中汇丰是以1.6亿港元买下这栋大楼,随后又在1976年投入2.5亿港元重建,将其作为临时总部。

“报价两亿港币,最后汇丰花了1.6亿港币成交。”

陈耀豪心中苦笑道:“本以为手握一亿港币已是巨款,想不到在中环连一栋像样的大厦都拿不下。”

一股强烈的“贫穷感”油然而生。

如何才能拥有一栋中环大厦?

这个念头在他脑中盘旋。片刻沉思后,陈耀豪嘴角忽然勾起一丝笑意。

他想起来了!在华人置业出售华人行之后,紧接着就收购了娱乐行50%的股份,使其成为附属公司。

令他发笑的,并非娱乐行本身比华人行更优质(娱乐行确实也是好资产),而是娱乐行的控股公司,中华娱乐置业公司,正是一家上市公司!

一个清晰的路径瞬间在他脑中成型:完全可以将手中的金公主院线和维港报业资产打包,通过反向收购(借壳)的方式,注入这家上市公司!

正在此时,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助手梁宏推门而入,步履沉稳,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陈生。”梁宏微微躬身,将文件恭敬地放在陈耀豪面前,汇报道:“这是关于和记洋行的详细调查报告,请您过目。”

陈耀豪接过报告翻看起来,报告清晰地勾勒出和记洋行的发展轨迹。

大班祁德尊,1954年执掌权柄,于1963年透过万国企业成功控股和记,完成从“打工皇帝”到英资巨擘实控人的华丽转身。

报告着重指出,1969年是和记的关键节点,其透过发行优先股,豪掷7200万港币,一举拿下黄埔船坞30%的控股权。

这一役,被视作和记日后蜕变为“和记黄埔”的基石。

时间推进到1970年,和记洋行再次透过黄埔船坞,收购港岛大型货仓集团均益有限公司,由此跃升为香江举足轻重的大地主之一。

报告详述了黄埔船坞的惊人资产:旗下坐拥黄埔、大角咀、香港仔三大船厂地皮,并拥有六条集装箱货轮。

更值得注意的是,黄埔船坞已将其核心的船舶修理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成立了香港联合船坞,并正在青衣岛大兴土木建造现代化新船坞。

然而,报告冰冷的数字和描述下,透着一股大厦将倾的气息。

陈耀豪的记忆被瞬间激活:席卷香江的73年股灾重创市场,加上和记在海外投资的接连失利,正令这家老

最新小说: 我靠透视捕鱼养娃,不小心成了神豪 暑假家访,女儿毒宠吓坏全网!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女总裁的满级男神 盗墓ooc小剧场 爷恶奶坏?分家!我从破屋搬豪宅 重生章鱼,无限吞噬成克苏鲁 我一个F级天赋搬空副本很合理吧 三源基因之空白垠 意外获得修真传承,我要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