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内。
顾离拿着《楞伽经》仔细翻了翻,便拿起笔墨开始抄录起来。
其实,他有储物空间完全可以把这本经书收起来转身就走,根本不用抄录,反正少林寺的和尚不可能找到。
但这样做的后患太大了,不值当。
这内含《九阳真经》的《楞伽经》是少林寺重宝,原著中这本书被偷了,少林寺就派人找了很久,觉远大师也被严惩,每天戴着脚镣手铐挑着铁桶浇菜。
现在他如果把这本书搞没了,少林寺就算没搜到,也不会干休,后续又是一大堆的麻烦。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顾离选择老实抄录,不给自己找麻烦。
至于玩移花接木的把戏,自己提前准备一本经书,把少林寺的这本《楞伽经》替换掉,这个方法看似可行,实则不然。
觉远作为藏经阁管理员,特别喜欢翻看经书,《楞伽经》作为佛门经典,又是珍本,他必然翻看过,肯定认识里面的字迹,想要替换就需要完全复刻笔记,还要把书本做旧。
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他现在可没有打印机,可以做到一比一复刻。
再之就算这些都做到了,觉远也会发现少了点什么,进而跟少林方丈汇报,然后还是会追查到顾离头上。
总之,相比老实抄录,其他的办法,暴露的几率都太高了,完全就是费力不讨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抄。”心中念叨着,顾离奋笔疾书起来。
有着内功在身,顾离抄书速度快的飞起,从早忙到晚,一天时间,他便得到了全本的《九阳真经》。不过他没有立即修炼,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遗漏之后,将其收进空间,再次拿起纸笔抄录起《楞伽经》,不过这次抄录的只是梵文内容。
之后的时间,顾离就住在少林寺,每天只做两件事,一个是抄书,一个是找觉远和尚谈论佛经。其中抄书不仅是为了圆人设,也是为了诵读佛门经典,学习知识。
诸天万界的武功,无外乎道家、佛门、儒家三大类,这些武功口诀心法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相关的专业术语,顾离出身道观自然精通道家术语,但佛门、儒家却是不熟悉的。
为了未来不至于拿到一本佛门武学两眼一抹黑,他这次准备好好恶补学习一番,把佛门知识点给补齐了然,经书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注解,对一些佛门专业术语都有解释,但想要学的精通,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向相关专业的大师请教学习。
而觉远和尚作为藏经阁内的图书管理员,天天窝在里面看经书,在佛门术语上的研究,足以称得上一声大师。
所以顾离每天抄书之余,就会找上觉远和尚,跟他请教佛经,顺带询问一些知识点。
觉远和尚见他是真心求学,也没藏着掖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这么,在专心学习中,转眼便是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顾离认真学习,请教知识,凭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极佳的悟性,将诸多佛经中的专业术语摸清楚,原本艰深晦涩的佛门典籍于他而言,正反通读已无丝毫难度。
所以这一天,他在将最后一本经书递还给觉远大师后,选择了告辞。
中途没发什么狗血意外,顾离顺顺利利出了少林寺下了少室山,一路离开了嵩山的范围,中间的时候,他还抽空拿了一些银子,解除移魂大法的控制,让两个随从各自离开了。
等人走了,顾离加快脚步找了一个小镇,来到客栈要了一间房。
“嘎吱!”
反锁上门,他便迫不及待拿出《九阳真经》,开始梳理研究起来。
说起这《九阳真经》,其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达摩祖师当年东渡随身携带有一本楞伽经。这本经书明面上只是记载了一些佛门经理,然而在楞伽经的缝隙中还有达摩亲手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