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教授》的票房预测能到两千万美元,杨翊十分意外,因为这部电影的成本确实不高,而且听林柯说,新线影业现在就是个十分小的公司,他们之前似乎都没什么制作电影的经验,就是租售录像带的。而且导演好像也是个新人,之前是个演员,完全没有导演经历。
当时听到的时候,杨翊直呼新线影业的老板胆子大,竟然敢把电影交给一个完全没有导演经历的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人家根本没有把这个计划当回事。
没想到,现在票房表现这么好。
电影拍成什么样,杨翊也没看过,无法从品质上去考量。
至于这预测票房是否准确,杨翊也不好判断,现在这些预测机构的技术应该不是很好,预测不准也有可能。
即便是四十年后,互联网跟大数据已经发达到了那种地步,预测票房也经常有不准的时候,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既然人家敢预测两千万,即便不到两千万,一千五百万应该也是有的。
“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些消息,刘祥生同志。”
刘祥生笑道,“木羽同志你客气了,这些都是我该做的,以后我们社跟你有关的业务,都是我来对接。今天来,除了这两件事情,也还有一件事情要问你意见。社里面开会讨论,决定发表《降临》英文版,还是交给你自己翻译,不知你意下如何?”
听到《中国文学》要发英文版的《降临》,杨翊笑了起来,“我当然没有意见,只不过《降临》的篇幅比较长,翻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没关系,我们也知道这么长的篇幅翻译起来不容易。你这边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随时跟我说,以后我也会经常过来。”
他们这个对外联络组,现在的业务都跟杨翊有关,刘祥生当然要经常往这边跑,不然他也没事情干。对此杨翊也没有意见,他挺关心美国那边的消息。
刘祥生经常过来,他也能够及时获得新消息。
《沿河而下的人》跟《空谷》出版,版税十二个点,首印三十万册,应该能赚不少钱,杨翊现在就比较关心,这些钱到底有多少,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拿到。
他前些天路过护国寺的时候,看到附近一套在售四合院挺不错的,位置不错,装修不错,离大路还近,面积也挺大的。
只不过这个四合院肯定不便宜,虽然没有标价,但是杨翊知道没有五位数肯定是下不来的。杨翊现在存款也就一万多,可能还不够买房的,即便够了,那他手头估计也剩不下几个钱,想要干点其他的事情比较困难。
但是《沿河而下的人》跟《空谷》出版之后,他手头可就宽裕了,到时候能直接去把护国寺的那套院子给拿下来。
不过护国寺那边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有点远了,杨翊如果上班的时候要住的话,早上到学校上班要费点时间,毕竞两三公里路呢。
只可惜师大附近没什么好房子,不然在附近一公里内找个好点的,住起来方便很多。
其实师大门口这几年盖了不少住宅,只不过都是各个单位的家属楼,想买也没地方买。
不然的话,在新明胡同附近买个房子,去上班跟在学校里面住基本上差不多。
刘祥生说完正事之后,跟杨翊又聊了几句,拉近一下感情,然后就走了,杨翊请他上楼喝茶他都没有去。
等刘祥生走后,杨翊回了住处,又开始琢磨《降临》的翻译。
《降临》二十万字,翻译起来确实不简单,不过《中国文学》不急,杨翊自然也不急。
只是他今天没问,《中国文学》是不是要一口气把《降临》给登完,就《中国文学》那篇幅,如果一口气把《降临》发完,估计也不剩多少页了。
杨翊又拿出白纸,准备给《降临》的翻译工作做个规划,这次翻译他准备花费六个月时间,平均每天也就一千多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