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而下的人》改编电影《不死教授》在美国上映的消息,一下子在师大校园内传开了。好多人跑来问杨翊,《不死教授》在美国票房怎么样。
得知首周末票房只有几万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些失望,不过他们也都没有忘记安慰杨翊。安慰的话也都差不多,就是说小说能改编成电影在美国上映已经十分了不起了,票房多少都无所谓。而更让杨翊没想到的是,就这事竟然还上了《人民日报》。
五月十日,《人民日报》第八版,有两篇跟电影有关的报道,第一篇是“寄语张瑜一一写在受戒电影金鸡奖评奖之际”,第二篇就是“《沿河而下的人》改编电影在美国上映”。
五月十一日,燕京制片厂,演员办公室,张瑜一早就找了一份《人民日报》,找到了那篇“寄语张瑜”。
她之前知道,这篇报道要在今天的《人民日报》见报。
等她看完这篇报道,随即便看到后面的那篇“《沿河而下的人》改编电影在美国上映”报道。她知道《沿河而下的人》,是木羽的作品。
“木羽的小说都拍到美国去啦?”
张瑜小声嘀咕,她虽然声音小,但满含惊讶。
旁边赵尔康听到她嘀咕,问道:“木羽怎么了?”
“你看这个。”张瑜把报纸递过去。
赵尔康先看到了那篇新闻,笑道,“之前就听说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要在美国上映,没想到已经上映了,不知道上映情况怎么样。”
“不管怎么样,能改编成电影,在美国上映就非常厉害了。”
赵尔康点头,“木羽确实非常厉害,而且他为人很谦逊。”
“你认识木羽?”
“嗯,他来过几次。”
“他为什么会来燕京厂?”张瑜奇怪道。
“好像是跟苏叔阳同志有合作,具体我也不知道。他们学校离我们厂也不远,过来挺方便的。”“他们学校?燕京师范大学么?”
“嗯,师大就在马路对面。”
“就在马路对面么?”张瑜惊讶道。
张瑜是四月份来燕京的,她过来是为了参加电影《知音》的拍摄。
来了之后,她也想过找木羽玩,但是她不知道木羽在哪儿,没想到师大就在燕京厂对面。
看到张瑜的表情,赵尔康笑道,“张瑜你也认识木羽?”
张瑜点头,“嗯,我之前在上沪的时候见过木羽,他去参加上沪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
“哦,还有这回事。”
“是啊,木羽在上沪是十分出名的。”
“现在木羽在全国应该都有名气吧。”赵尔康笑道。
张瑜摇摇头,“不一样,在上沪,他的知名度特别高,而且很多人都知道他长什么样。”
“这是为什么?”赵尔康好奇道。
“因为去年上沪电视台连续出过两期节目,一期是教育专题,另外一期是文学专题,里面都有他。”赵尔康更奇怪了,“你们上沪电视台拍教育专题节目,为什么要从燕京找教师?”
一听赵尔康这么问,张瑜就笑了起来,“我就说木羽在燕京的知名度不如在上沪吧?木羽不仅仅是作家,而且还是个教育专家啊,上沪现在推行的那个什么教育法,就是他创的。”
“还有这回事情?我就知道木羽是个大学老师,没想到他在教育界这么有名。”赵尔康惊叹道。两人正聊着,刘晓庆跟张金玲走了进来。
“赵大哥,你说木羽什么?”刘晓庆好奇道。
自从上次看过《降临》之后,刘晓庆就特别关注木羽的消息,前些天知道《津沽日报》发文章批评木羽,她气得不轻,还连写了几封信寄到《津沽日报》去,把他们给骂了一顿。
更勇的是,她直接留了自己的名字。
“刚才张瑜说,木羽在上沪特别出名,因为上沪电视台出过两期节目。她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