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人满脸惊讶的时候,苏叔阳又给杨翊介绍,“木羽,这位是赵绍义同志。”
“你好。”杨翊笑着问道。
赵绍义也点点头,“你好。”
他比苏叔阳更加惊讶,苏叔阳至少之前就听郭信玲说过木羽很年轻,所以有心理准备。
而赵绍义之前一直以为木羽至少跟他是同龄人,没想到木羽看着跟他儿子差不多大。
赵绍义是燕京厂的老人,他64年从燕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就来了燕京厂担任文学编辑,这一晃都过去十七年了。
年轻的作家他见过,像木羽这样年轻的他也见过,但是像木羽这样年轻却能写出《空谷》等作品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你这次来,是要跟老苏聊《棋王》改编电视剧的事情吧?”
赵绍义之前听苏叔阳提过一嘴这事,当时他也没有具体问,今天看到木羽来了,他才想起来这事。“是的。”杨翊点点头。
“老苏,你剧本写得怎么样了?”赵绍义问道。
“其实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主要是《棋王》原著的底子好,所以改起来我也是思如泉涌。”“那你这剧本写出来,是咱们厂自己拍么?”赵绍义问道。
他们厂这两年确实在谋划拍摄电视剧,去年他们已经制作了一部单集电视剧《为了孩子》,演员都是他们厂演员团的。
所以看到苏叔阳改《棋王》的剧本,赵绍义就在猜,剧本写好了是不是要给厂里面拍。
苏叔阳摇头道,“这个剧本是要给上沪电视台拍的,之前已经说好了。”
“哦,是这样啊。”赵绍义点点头。
要说拍电影,他们电影厂肯定是专业的,但是论拍电视剧,电视台才是专业的。
杨翊笑着问苏叔阳,“我能看看剧本么?”
苏叔阳点头,“当然能。”
随即,苏叔阳就从桌子底下取来一个袋子,又从袋子里面掏出一沓剧本来。
坐在后面的赵绍义看着剧本,十分感兴趣,“老苏,我能看看么?”
苏叔阳点头,“可以啊,你跟在木羽后面看吧。”
“行。”
杨翊笑了笑,也没说什么,直接开始看剧本。
之前去给《山民》电影剧本征集大赛做评委的时候,杨翊也看了一些剧本,当时他就发现了,不同人写的剧本风格很不一样,每个人侧重的点也都是不同的。
比如张艺谋的剧本,就比较注重背景画面的描述,有时候还会带一点分镜设计的感觉。
陈凯歌的剧本不喜欢交代时间地点,有点意识流,写短一点的剧本还行,要是写的剧本长了,他估计得崩。
而苏叔阳的剧本,则更像小说,有不少细节描述,相较于电影学院的正规军写的剧本,他的剧本要显得啰嗦一些。
不过这些对杨翊来说,没什么影响,只要故事讲清楚就行了。
因为电视剧计划只有六集,所以剧本不是很长,大概也就七八十页的样子,杨翊用了大概四十分钟把剧本全部看完。
看完之后,杨翊忍不住点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苏叔阳写的这些东西是略显空洞的,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说,它绝对能够成功。
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它肯定能够受到欢迎。
苏叔阳挖掘了一些王一生小时候的故事,整个剧本看下来,这就像是一篇成长型的武侠小说。里面的故事,一个扣子接着一个扣子,能够吸引人往下看。
苏叔阳还特别挖掘了小说里面并没有太多提及的捡破烂老头,虽然他没有详细地说明老头的身世,却让老头出现了很多次,既保持了老头身份的神秘性,又让观众对老头的棋艺有了更多的遐想。横向对比,苏叔阳这个故事比现在的那些电视剧要有意思多了。
杨翊看完之后,没有急着发表意见,他先端起苏叔阳给他倒的水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