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也不烦,有时候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也会顺着聊几句。大概过了一个小时,三点的时候,郭信玲匆匆赶来。
一到会客室,郭信玲就连连告歉,“杨老师,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杨翊笑道,“没事,我正听张洪跟我说你们电视台的历史呢。”
“他个毛头小子,电视台的事情,他能知道多少。”郭信玲笑了笑,又问杨翊,“杨老师认识苏叔阳么?”
“不太熟悉。”杨翊回道。
杨翊是知道苏叔阳的,不过杨翊只看过苏叔阳的小说,特别是那篇《老舍之死》。
而现在的苏叔阳,没有什么出名的文学作品,所以郭信玲问杨翊认不认识,他只能说不太熟悉。郭信玲笑道,“你对他不熟,但是他对你挺熟悉的……应该说对你的作品挺熟悉,上次他来上沪出差,我们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你。他对你的《棋王》很感兴趣,还说之前想过改成话剧剧本。我一听他说想要把《棋王》改成话剧,便跟他提议,不如改成电视剧。”
杨翊有些意外地看着郭信玲,“《棋王》要改成电视剧?是单本剧还是多集连续剧?”
《棋王》是一部短篇小说,主线故事就那么一点,角色也不多,想要改成电视剧,必定要增加很多其他内容,除非做成单本剧,所以杨翊才有后面一问。
“多集连续剧。”
“那篇幅可不容易。”
“我只负责提议,而苏叔阳接受了我的这个提议,并且他已经开始构思了,中间我们又聊了一次,他跟我说了他的思路,在电视剧剧本里面,他想要再挖一挖王一生童年的故事。”
杨翊点点头,这倒是一个方向,王一生传奇的人生,是从童年就开始的,小说里面也提到了一些,不过都是一笔带过。
如果从这个角度深挖,确实也有看头。
“那意思是说,如果剧本出来了,你们电视台要拍?”
“还是要看台里的意思,也要看剧本写得如何。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给我们拍。”
杨翊想了想,问:“他剧本开始写了么?”
“他的构思应该已经差不多,你同意的话,他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杨翊沉吟道,“原则上我没有意见,不过剧本不能跟原著差距过大。”
其实差距再大,杨翊都不在乎,但是他不能接受改得太差,要是改得太差,他也要跟着受累。如果改得好,观众们爱看,杨翊才不管跟原著是否一样呢。
郭信玲点头,“等到剧本写完,我们会再征求你的意见。”
“那没问题。”
见杨翊同意,郭信玲笑了起来,“苏老师的水平很高,一定不会埋没你的作品。说起来,你跟苏老师还有些像,他也是之前当老师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了。”
“苏老师现在还在教书么?”
“不在了,他现在在燕京制片厂担任编剧。”
杨翊点点头,“哦,原来如此。”
“等你回燕京之后,可以约着见面聊聊,苏老师也是个非常好接触的人。”
“行,回燕京之后找时间我去拜访苏老师。”
聊完了正事,三人又开始闲聊来,聊起前段时间播出的两期节目,郭信玲说,节目的效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观众们对文学还有教育的关注程度也比他们预想的更高。
之后郭信玲又说起了电视剧。
相较于电影,国内的电视剧更加稀少。
放开之后,上沪电视台只拍过两部电视剧,而这两部电视剧都是郭信玲执导,而且都是单本剧。其实说是两部,只能算是一部,《玫瑰香奇案》跟《法网》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上下两部电视剧,而一部电视剧就只有五十分钟。
也就是说,这上下两部单本剧加起来,也就只有一部电影长。
这次改编杨翊的《棋王》,他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