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看到杨翊来了,纷纷给他打招呼,李小林还招了招手,示意让杨翊坐她旁边。
不过杨翊看李小林的位置太靠近主位,便双手合十告了声歉,然后跟周界人坐在了靠近后门口的位置。会议室面积挺大的,这一圈能坐几十人,这会儿刚刚坐到一半,杨翊认识的人都已经基本到了。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上沪文学》编辑部的,因为作协现在下属的单位里面,就《上沪文学》编辑部人最多,现在公共有四十多人。
不像《收获》,加上负责人肖岱也就六个人。
还有就是《萌芽》,因为去年秋天才刚刚复刊,编辑部重新成立没多久,也是没有几个人。除了这些杂志社的人,作协负责日常工作的人员非常少,只有几个人。
今天是作协的活动,杨翊以为巴金会到,所以他才特别想要来看看。
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不仅仅主席巴金没有到,其他领导也都一个没到。
事实上,上沪作协如今的领导班子已经名存实亡了。
自1962年的第三届会员大会召开之后,到现在他们已经有接近二十年没有开过会了,名义上的领导班子还是62年选出来的。
但是当时的领导班子里的很多人,已经都不在上沪作协,甚至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比如魏金枝,1972年就已经去世。
还有几位,如郭绍虞、周煦良、孔罗荪等人年纪都已经非常大了,不太适合继续工作,特别是郭绍虞,已经快九十岁,听说床都要下不了了。
总不能说,作协的事情,还指望他们来处理吧。
现在上沪作协实际上的领导,其实就是茹志娟、哈华、肖岱等人。
这三个领导中,杨翊对茹志娟最熟悉,跟她说过不少次话,肖岱见过两次,但是没有聊过天,至于哈华,杨翊今天还是第一次见。
过了一会人,等到人来差不多了,杨翊抬头看了一圈,又看到了两个熟人,正是陈村跟王安忆。两人早就看到杨翊,此刻见到杨翊看他们,便也都笑着跟杨翊挥手。
除了陈村跟王安忆之外,还有两三个作者,不过杨翊不太熟悉。
到了两点钟,主持人肖元敏拿着一个“话筒”走到了舞台中央。
杨翊一开始真以为她手里拿着的是话筒,心里还在想,这作协搞个内部的活动还挺下血本,竞然还弄了音响设备,就是刚才一直没看到设备在哪儿。
等肖元敏站定了,杨翊才看清,她手里拿着的“话筒”是用纸壳子做出来的,上面的纹路都是用笔画的。
站定之后,肖元敏还装模作样的拍了拍话筒,随后才开口,“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作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肖元敏平时挺沉静一个人,没想到搞起气氛倒是挺有一套,说话时的中气也很足,听起来有点像是在播音专业进修过。
掌声过后,肖元敏继续说道,“值此佳节,我们共聚一堂……”
紧跟着,肖元敏说了一堆场面话,然后竟然直接进入正题,“接下来,有请《上沪文学》编辑部的陈超华同志为我们大家带来歌曲演唱一九九艳阳天。”
没有领导挨个讲话,杨翊对此十分满意,他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没有领导讲话了,因为在场的几个领导,其实没有是真的领导。
既然大家都不是真领导,那就没有必要再讲话,不然容易惹是非。
其实也不是每个领导都爱讲话,就像茹志娟他们,也都知道这种讲话意义不大,还耽误时间。肖元敏报过幕之后,陈超华就走了上去。
陈超华也没有跟观众有任何互动,上去之后,直接就开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呦~”
听到陈超华唱歌,杨翊挑了挑眉毛,没想到这家伙看着其貌不扬,竟然有两把刷子,这歌唱得跟专业歌手一样。
明明陈超华就站在面前,但是杨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