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健不意外。
到了主机房,叶君健拿起电话,等了好几分钟,才听到那边传来声音。
越洋长途就是这样,因为实在是太远了,接通一次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运气不好,中间稍微出点差错,电话就白等了。
到下次再打过来,又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是叶主编么,我是汤文佳。”
“你好,汤文佳同志,来电有何事宜?”
“有一个国外的代理机构,想要买……的版……”
“什么?”
越洋电话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声音很不清楚,而且经常断断续续的,这次又是在关键部分出了问题。这种越洋电话耗费颇大,出现这种情况,让人十分着急。
“你说什么?汤文佳同志。”叶君健再次问道。
电流声滋了好一会儿,汤文佳的声音再次传来,“有公司要买《沿河而下的人》的影视改编权。”“什么?”
这次叶君健不是没有听清楚,而是不敢相信,竟然有外国的公司要买《沿河而下的人》的影视改编权?汤文佳以为叶君健没听清楚,又要重复,“我说…”
叶君健连忙说道,“听到了,听到了,对方怎么说,要花多少钱?”
“五千美元,五年。”
一听汤文佳说五千美元,叶君健在心里立马换算了一下,最近这段时间人民币最值钱,一美元只能兑换一点五人民币。
这五千美元,能换七千五百人民币。当然了,汇率是汇率,价值是价值,虽然五千美元明面上只能兑换七千五百人民币,但那可比七千五百人民币价值高多了。
七千多人民币,在中国搞一个影视改编当然已经是天价,但是这价钱在美国算高还算低,叶君健就不清楚了。
“这个价格在美国怎么样?”叶君健问道。
“不是什么高水平,不过听说对方是个小成本电影,总成本可能不到十万美元,因此五千美元的改编费算是不错了。”
汤文佳说得没错,按照成本十万美元算,改编费花五千美元,然后还得给编剧费用,加起来说不定光是剧本就要花费超过百分之十。
听汤文佳这意思,对方并没有坑人,叶君健又问道,“那如果同意,应该怎么做?”
“如果同意的话,让木羽写一个代理委托书,然后我这边就可以直接帮他操作了。”
“委托书是什么格式?”
“不用太在意格式,只要说明情况就行。”
“明白了,我直接让人去找一趟木羽,明天给你答复。”
“行,明天这个点我再给你们去电。”说完,汤文佳就把电话给挂了。
这边叶君健挂了电话之后,一点都没有耽误,立马回了他们编辑部,找到编辑部主任林柯。“林主任,一会儿急着回家么?”
林柯本来正在伏案工作,听到叶君健的话,他奇怪地抬头,“主编你有什么事情么?”
“我想交给你一个任务。”
“主编你说。”
“刚才美国那边的汤文佳同志来电,说那边有个人要购买《沿河而下的人》影视改编权五年,作价五千美元,我想让你跑一趟师大,去跟木羽说明一下情况,让他出一个代理委托书,把这事全权委托给我们社来操办……当然,前提是他愿意。”
林柯瞪大了眼睛,“真有人要买《沿河而下的人》版权?”
“汤文佳同志特意打电话回来,应该是没有错。”
“行,行,我这就跑一趟,木羽是在师大资料室是吧?”
“你从东门进去,直接跟传达室的门卫打听,门卫会告诉你怎么找到木羽。”
“明白。”林柯立马站起身,桌上的文件都没有收拾,就往外跑。
叶君健又把他给叫住,“最好能让他来一趟社里。”
“知道了。”
从外文出版社到燕师大可不近,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