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昆刚拿起稿子,同组的杨晓敏就凑了过来,“于大哥,也带我看看。”
这两天,他们编辑部都知道杨翊有一篇新稿子,杨晓敏刚才就一直在盯着呢。
“没问题,你接在我后面看。”于炳昆爽快道。
他们编辑部,稿子都是互看的,就算杨晓敏现在不要看,后面小说组的成员们也还是要聚在一起讨论作之前杨翊的《棋王》来了之后,也是这样。
周界人这会儿正在忙,不过他也想看稿子,便说道:“让我排第三个。”
于炳昆没理周界人,低头看起稿子来。
他本想先看看小说的名字,不过稿子上压根没写。
随后他也没多想,看起正文来。
这次的故事的背景在贵省的大山里面,一名新乡邮员即将接手父亲的工作。
于炳昆去过山村,知道这种乡邮员的工作子承父业是非常常见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乡邮员,当下国内有很多工作都存在子承父业的情况。
看到这里的时候,于炳昆就在想,既然开头写了两代乡邮员的交接,大概率是想要展现两代人之间的差对于这种作品,于炳昆是十分熟悉的,陈村的第一部小说《两代人》主题就是这个。
在《两代人》中,渴求精神独立的“我”想要唤醒精神软弱的父亲。
虽然有着同样的主题,但是于炳昆对手里拿的这篇小说有更多的期待,这是基于他对木羽的了解。他相信木羽,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也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之前杨翊的第一部小说《棋王》就是如此,大家都认为是一部知青小说,但现在已经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篇知青小说了,对它有了更加深层的讨论。
木羽新小说的前面一部分,跟于炳昆预想的差不多。
开端、发展,经过了父子之间的关系铺垫,当主角第一次独立去送信的时候,于炳昆认为,木羽想要向读者们呈现的东西,即将出现了。
前面这部分也非常好,木羽的写作能力毋庸置疑,即便只是铺垫,读起来节奏感也十足。
主角开始独自去送信了。
前面一段路都还行,他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但是到了后面,经过一个峡谷的时候,情况发生了。男主为了节省时间,决定直接从山谷上跳过去,在他看来,山谷非常狭窄,跳过去并没有多危险。看到这里的时候,于炳昆就知道,危险肯定会发生。
其实这个峡谷,在前文就提到过,只不过当时于炳昆并没有想到故事的“扣”竞然是在这里。于炳昆忽然想起来一句契诃夫的名言,如果在第一幕里面,写墙上挂着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的时候,这把枪就一定要响。
而木羽的新作里面,“峡谷”就是第一幕出现在墙上的那把枪,如今它响了起来。
作者写什么东西,都不是平白无故的,这也是木羽在写作上的成熟体现。
虽然木羽才二十出头,但是要比这次来的其他青年作家,有着更加成熟的写作技巧。
现在就要看,木羽安排的这把枪,到底能响成什么样了,对此于炳昆很是期待。
意外果然是出现了,男主掉进了山谷,而且更不幸的是,他的胳膊给掉落的石头给卡住了。于炳昆注意到,前面的部分,虽然也有一些景色描写,但都是比较笼统的,阅读的时候他也只对周边的环境有个大概的印象。
但是到这里,木羽的笔触忽然细致了很多。
以至于,于炳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峡谷里面的环境,甚至对主角的处境有种代入感。
他陷入了困境。
不过男主并没有急着抱怨,他尝试着将自己的手从石头缝里面抽出来,但是石头太重了,将他的手死死地卡住。
到这里,从细致的环境描写,变成了细致的心理描写。
于炳昆感觉自己的思维不是跟着文字流动,而是跟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