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四郡,淮南,庐江,夷州,交州各郡县,在午时尽皆点燃烽火。
大兴战旗为引,南风为船,烽火指路,以祀酒邀饮山川鬼神,护送大兴埋骨他乡的儿郎魂兮归来。大兴虽不可俯瞰各州。
可是,每一座城烽火连天之景象。
惊动了无数地域,仿佛将南地天空染成红色。
“大兴,长平永安。”
“战旗为引,南风为船,魂兮归来。”
宁辰铿的一声,将大兴战旗插再祀鼎前方。
而后,他转身凝望交州之地,似乎这一束目光能洞穿千里山河,看到大兴将士埋骨之地,呼唤他们归乡希望,他们能见到飞扬的战旗。
在山川鬼神护送下,乘着南风,顺着烽火,汇聚在大兴城前。
一息。
两息。
十息。
有人叹息了。
亦有阵亡将士的家眷神情哀伤。
鬼神,英灵,终究是传言与安慰罢了。
刘晔,荀攸,张昭等人嘴唇微动,似乎想要劝阻。
呼啦。
呼啦。
一刻钟后。
林列的战旗被吹起。
自交州而来的风,席卷在大兴城外。
卷起大兴战旗,包裹着滚滚烽烟而叠荡在天地之间。
可是,飘荡而来的烽烟,却不沾半点战旗,亦不扑百姓将士的口鼻,只笼罩在巨大的英烈碑与祀鼎之上。
似乎,真的有万千英灵乘风而归。
在高空中俯瞰,最终轻飘飘的落在英烈碑处。
这一刻。
所有人红了眼眶。
祭词,祀酒,引英灵归乡。
所有人都当做了安抚,没想到真的有如此神异之状态。
“愿诸君永安。”
“以碑为居,鉴我大兴长平。”
宁辰以作揖大礼而拜,仿佛在请英灵安息。
“愿诸君永安。”
“愿诸君永安。”
“愿诸君永安。”
将士举戈,学子捧书,百姓作揖而拜。
英灵归乡,烽烟笼碑,他们亦是希望埋骨他乡的袍泽永安。
声音落下之际,南风骤然而停,战旗也缓缓垂落,缭绕的烽烟也在散去。
十月初十。
这一日,大兴万哀。
大兴城素镐三日而不绝。
凡见过英烈碑的商客,百姓,无不躬身祭拜。
同时,祭祀之时的南风卷旗神异,也被人广而传之。
什么战旗为引,南风为船,烽火指路,还让山川神灵饮酒护送不可阻,可怕的是这一切都被现实所见证。
神灵?
不,更像是在造神。
宁辰,已经成了大兴百姓心中的神灵。
这一日,大兴文武心中也泛起了波澜,可令鬼神,可号南风,以可呼唤英灵魂兮归来。
如此之人,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吗?
一连数日。
众文武相见之时,无不神情怪异。
似乎,他们有诸多言语想要吐露,但忌惮什么而不敢开口。
“文和。”
“公达。”
军议司,鲁肃眼中带着迷茫,苦笑道:“我受学说熏陶,更是见证了大兴学府诸多书籍,可竞然不敢确定这世间真的有鬼神否!”
“呵。”
荀攸笑而不语。
贾诩低眉垂目,幽幽道:“你就是想让主公进王位。”
“额。”
鲁肃讪讪一笑。
贾诩舒展了一下腰身,眉头一挑道:“此事我等已经有了章程,当荆州与西川归治之后,请主公进王位,同时也证天婚,不然还真无法以大义而伐司空府!”
“哦?”
鲁肃眸子微微一凝。
荀攸干咳一声,说道:“此事日后再议,现在各军战损极为严重,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