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沉声道:“我有心分出大兴学府,设大兴司业,司丞等等,位同六部官吏,但不参军政,负责操劳各郡县的学院,还请二位不要在推诿,若有相熟的大儒名家,尽可相邀前来!”
“这……!”
庞德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他就是想在大兴学府授学,给庞氏找一条退路啊。
怎么突然就要接手大兴学府,而且还要操劳各郡县的学院,学堂。
司马徽双手接过章程,苦笑道:“尚长是襄阳士人,恐怕难以承此重任,还是老朽厚颜接手大兴司业一职吧!”
“多谢。”
庞德公顿时松了口气。
“哈哈。”
宁辰也不介意,朗笑道:“既然如此,大兴的未来,江东十余万学子的未来,就托付在两位手中了。”“喏。”
二人躬身应允。
大兴学府,这是泼天重担。
肩负着大兴的未来,亦是无数学子希望所在。
这一刻,他们这些大儒名家,也不敢轻易松懈。
荀攸出仕。
大兴学府从礼部分出。
最为高兴的不是荀缉,庞统,而是刘晔,还有鲁肃。
一个可以专心礼部职责,一个可以在兵部,军议司轻松不少。
荀攸早年官拜黄门侍郎,迁任蜀郡太守,又给江东举荐司马徽这样的名家,大兴文武对他身居高位也并无排斥。
内政六部。
军议司,大兴学府。
看似大兴强大,可实际上只是一个框架。
里面缺少的人才,官吏,实在难以计算,犹如海量一般。
数日之后。
司马徽便呈上了文书。
大兴府。
书房之中。
刘晔,鲁肃二人正在禀事。
宁辰抬起手中的文书,调侃道:“子扬,这就是大兴学府分离礼部,请大儒名家出任司业的效果,司马德操已经写上了名单,邀请大儒前来授学。”
“哦?”
刘晔眸子一亮。
“嗯?”
宁辰翻开文书,神情极为精彩道:“向巨达,尹思潜,李仁,韩德高,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綦毋闿,宋仲子。”
“咳咳。”
鲁肃干咳不已。
“主公。”
刘晔苦笑道:“这些人恐怕不好邀请吧!”
“子扬。”
宁辰意味深长道:“你太小看大兴书库对于这些大儒名家的吸引了,也太小看司马德操的脸面,他敢写上名字,必然有一定把握邀请前来!”
“喏。”
刘晔躬身而应。
显然,这份举荐名单惊到他了。
这些人不是在益州,便是在荆州。
尤其是宋忠等人,更是刘表开立学宫的肱骨。
没想到,司马徽也不怕刘表发怒,竟然一股脑的全部举荐上来。
大兴。
正在蓬勃发展。
六部的充实,还有大兴司业的成立。
这股大风从大兴城吹响江东四郡之地,掀起了热潮。
大兴显学的颁布,成为横扫天下的利刃,此书将百姓心中对于大汉王朝的留恋剔除,并且对大兴统御,多了忠诚与认同。
两个月时间。
大兴商会在各州郡行商。
从书籍,粮食,再到大兴显学的售卖,卷起无尽风暴。
建安年。
四月中旬。
宋忠等人辞别刘表。
荆州学宫还未修建完成,便轰然崩塌。
州牧府中。
众文武愁眉不减。
刘表居于上位,神情中多了几分阴戾。
“主公。”
蔡瑁眉头紧皱,沉声道:“荆襄学宫还未建立,消息并未散发在坊间,既然宋忠他们走了,也不必劳心费神了。”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