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妈便跟老太太提了换房的事。
听完这茬,老太太端着茶碗半天没吭声。
换房可不是小事,况且是用大房子换小房子,她不得不仔细掂量。
不过一听说要让傻柱搬进来,她心里那点抵触就散了。
至于何雨水,老太太压根没放在心上——在她眼里,十个何雨水也抵不上傻柱一个。
“中院阳光足,人也热闹。”
一大妈坐近了些,“您搬过来,咱两口子照顾您也方便。“
老太太眯着眼点头,心里又添了个念想:换了房,何保国那小子肯定得更勤快地给她送鱼送肉,到时候可有的吃了。
其实老太太早盘算好了,等她百年之后,这房子肯定要留给易中海两口子。
老易虽说是绝户,但这些年照顾她尽心尽力。
傻柱她虽然喜欢,可还没到把房子托付给他的地步。
要是现在跟何家换了房,傻柱和雨水住久了,往后她想留房子给老易两口子,怕是没那么容易。
“您再想想?”一大妈劝道。
老太太琢磨半晌,终于拍板:“换!我搬去何家耳房,让傻柱和雨水住后院。”
大房子换小房子,她心里多少有点不得劲。可既然定了,一大妈立刻张罗着收拾。
这事瞒不住,没两天全院都知道了。不过这是老太太和何家的私事,旁人也不好嚼舌根。
傻柱和雨水的东西少,收拾起来快。老太太的物件可不少,光箱子就装了好几大个。
院子里热心人多,三三两两搭把手,搬家倒也不算麻烦。连贾张氏都跟着搭了把手——虽然脸色臭得像欠她钱似的。
众人心里各有盘算。老太太搬到中院,离易中海家近了,离贾家也近了。
傻柱接了妹妹回来,一眼就看见聋老太太坐在中院石凳上晒太阳。
一大妈把换房的事一说,傻柱和雨水都没意见。后院老太太的房子比何家耳房宽敞多了,住着舒坦。再说老太太搬过来,老两口照顾起来也方便。
倒是许大茂躲在窗后撇嘴——他跟傻柱向来不对付。
可傻柱才不管他怎么想,拎着包袱就往后院去了。有热心人帮忙收拾,兄妹俩直接就能住进去。
这时贾张氏从外面回来,又去催媒婆了。她最近天天往媒婆家跑,就盼着贾东旭早点成家。
可成家之后呢?她又得催生孩子,最好生他七八个才罢休。
路过中院,贾张氏瞥见何家新搬来的箱子,脸色更难看了。二大妈正蹲在廊下择菜,抬头打趣:“老嫂子,又为东旭的婚事发愁呢?要我说,你家要是买台缝纫机,保管姑娘抢着嫁!这叫'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贾张氏眼睛一亮。对啊!买台缝纫机多气派,家里也能添个大件。
可转念一想,缝纫机价格不便宜,怕是要跟自行车差不多。
她摸遍口袋,贾家连一百块都凑不齐——这年头,四九城能掏出一百块存款的人家都不多,更别说千元户了。
但贾张氏不死心,咬着牙往家走。缝纫机,她买定了!
但钱从哪里来呢?
家里拿不出钱,那就只能借。
东旭的婚事是大事,街坊邻居总得搭把手吧?
贾张氏第一个就盯上了易中海。
老易无儿无女,工资又高,平日里省吃俭用,存款肯定不少。
何家或许也有积蓄,但何保国刚买了自行车,再说贾家和何家最近关系紧张,自然不好开口。
她张春花也不贪多,借一百块就够了。
不过这年头买缝纫机可不光有钱就行。
前阵子何保国想买永久牌自行车,最后只弄来辆熊球牌,还是托了关系的。当然,肯多花钱也能买到,可贾张氏才舍不得出血。
老易在厂里加夜班,天擦黑才进院门。刚跨过大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