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破茧专家组 > 第38章 三点十七分没有焊枪声

第38章 三点十七分没有焊枪声(2 / 3)

出手相助。

而案发时间,也绝非报称的“凌晨三点左右”,而是更早,在他焊货架的时段内——两点至两点四十分之间。

“所以焊枪声停止的时候,他已经遇害或失去行动能力。”江临风缓缓说道,“而三点十七分那段录音里的‘有人换班’,根本不是交接记录,是凶手在伪造现场时,自言自语提醒自己演好这出戏。”

真相的轮廓开始浮现:凶手以修补墙体为由接近杨小满,借其协助完成作业,趁其不备行凶,随后伪造焊枪仍在工作的假象,并留下一段精心设计的录音,制造时间错位。

但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听见焊枪停了?

当天夜里,江临风和林川驱车重返案发现场。

他们带了一台同型号老式焊机,在凌晨两点启动,持续工作四十分钟,再突然关闭。

随后播放录音,模拟当年声环境。

巷子两侧五户人家,他们逐一拜访。

四位老人明确表示:“焊声一停,差不多就两点四十多了。”其中住在巷口的退休电工陈伯更是皱眉回忆:“那天凌晨三点多,我起夜,看见后窗底下有手电光晃,一晃一晃的,像在找东西。我还以为是查线路的,没多管。”

江临风心头一震——原始笔录里,根本没有这条记录。

他看着漆黑的后巷,仿佛看见那个穿着工装的身影蹲在墙根,用手电照着未干的水泥,低声自语:“焊枪……三点十七……有人换班……”

那一刻,他明白,这不只是破案,是在替一个被时间吞没的人,重新找回他最后存在的证明。

回到办公室,他将所有材料整理成册:声学测试记录、建材档案、尸检批注、证人陈述。

每一页都沉默如铁,却又重若千钧。

他把文件夹轻轻合上,封面上只写了一行字:

《关于补正杨小满案时间线的紧急报告》

窗外,天边已有微光。三点十七分,焊枪不该响。

江临风站在邮筒前,晨风拂过空荡的街角,纸条边缘微微颤动,像一封来自幽暗深处的回信。

他盯着那片夹在信纸间的福利院特制边角——浅灰底纹上印着细小的梅花图案,右下角还残留着半枚褪色的红色印章编号。

这是佛山福利院1990年代中期使用的内部信笺,仅限职工与长期义工使用。

林川曾告诉他,这种纸,全院每年只印五百张。

他将纸条小心装入证物袋,手指微颤。

这不是巧合。

黄阿婆的艾草包、深夜录音里的低语、墙根未干的水泥、如今这封无名信——所有碎片正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悄然拼合,而那只手,或许也曾在这条巷子里停留过。

回到市局物证中心,江临风没有立刻上报,而是先锁上了实验室的门。

他知道,一旦启动跨市调取监控备份带的程序,就必须走正式审批流程,而“无新物证”的驳回令仍悬在头顶。

但常远达那句“七日内拿出可展示的证据闭环”,像一柄悬剑,逼他必须在制度的缝隙里抢出一条路。

他拨通林川电话,声音压得极低:“你还能联系上当年福利院的档案员吗?我要确认这张纸的流转记录。”

“有难度,但可以试。”林川顿了顿,“你是不是怀疑……凶手曾是福利院的人?”

“我不敢确定。”江临风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但我确定,他知道杨小满的习惯,知道焊枪声何时停,甚至知道怎么伪造一段‘正常作业’的假象。这不是外人能做到的。他熟悉这里,像熟悉自己的呼吸。”

接着,他又致电孙玉花,将纸条照片与福利院信纸特征发送过去。

“你等等。”孙玉花的声音忽然凝住,“我手头有一份1997年法医中心与福利院合作的心理评估档案,里面提到一名长期滞留的青年,因肢体畸形被亲属

最新小说: 炮灰恶女在大俄暴富[九零] 赝品生存指南 爹男尊,妈女尊[六零] 前妻来听我的演唱会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修仙游戏恋爱实录 夏日沉溺 宅女也有修罗场吗?[系统] 都玩攻略游戏了,当然要全收集 重生后太子妃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