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破茧专家组 > 第17章 下一任自便

第17章 下一任自便(2 / 3)

推到江临风面前。

那是一份匿名的技术方案,详细规划了如何利用民用调频和业余无线电频段,搭建一个低功率、高隐蔽性的信号转播系统。

方案的署名栏是空白的,但那遒劲有力的笔迹,那种在横折撇捺间透出的固执,江临风再熟悉不过——那是吴守业的字。

老人似乎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连应对的棋子都提前备好了。

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让整个清明桥村片区陷入了停电。

就在江临风对着那份技术方案一筹莫展时,他的手机在黑暗中骤然亮起,是杨小满打来的,声音因为奔跑而气喘吁吁:“江队!不好了!不,是太好了!你快来!老吴……老吴留下的那个中继房,灯亮了!”

江临风心头一凛,抓起车钥匙就冲了出去。

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村子后山那间不起眼的小屋时,发现门虚掩着,一道微弱的光从门缝里透出。

推开门,屋内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原本杂乱的房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

吴守业那套老旧的设备旁,多了一套全新的、结构紧凑的微型自动录音系统。

几根电线从窗户伸出去,连接着屋顶一块小小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即便在全村停电的夜晚,这里依然是信息流转的心脏。

一台笔记本电脑安静地运行着,屏幕上显示着一个自动化的程序界面。

硬盘指示灯不知疲倦地闪烁,旁边的文件夹里,赫然存放着十七段全新的录音文件。

江临风点开一个,里面传来一段带着浓重胶东口音的方言,一个苍老的女声在断断续续地讲述:“俺没忘,那年冬天,俺兄弟就是在那条河边不见的……”他接连点开几个,内容各不相同,来自天南海北,但主题只有一个:“我没忘。”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套系统被设定为每天凌晨定时启动,向七个老旧的无线电频段发送一段极短的唤醒信号,像是在不知疲倦地呼唤着沉睡的同伴。

在程序代码的最后,江临风找到了一行注释,简单得像一句嘱托:

“接线人:小满,别关。”

江临风转过头,看着身边那个还带着稚气的年轻人。

杨小满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低声说:“这些设备,是我用学校实训基地的零件拼的。老吴走之前,给了我一张单子,说总有一天用得上。他说,有些灯,不能灭。”

原来,吴守业在踏上那条孤独的“串联”之路前,早已为这个网络物色好了新的守护者和接班人。

而杨小满,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职校生,已经悄无声息地利用他所学的知识,将吴守业的理想,从一个手工作坊,升级成了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不知疲倦的系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将要行走在一条官方默许、民间执行的灰色钢丝上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到访了。

常远达,那位已经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在一个午后,没有任何预兆地出现在了他们临时成立的项目组办公室。

所有人都紧张地站了起来,以为是来问责的。

常远达却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没有说一句多余的客套话,只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黑色的U盘,放在了江临风面前。

“省厅要‘标准化’,那就按标准来。”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但有些东西,不能一刀切。”

江临风不解地将U-盘插入电脑,屏幕上立刻弹出一张详尽的电子地图。

那竟是整个省内所有废弃的广播电视中继站、微波站和气象哨的分布图,其中有三十七个节点被用红点清晰地标注了出来,并附有详细的设备残存情况和信号覆盖范围分析。

这些站点早已被时代淘汰,静静地在山顶或荒野中生锈,却依然是官方登记在册的资产。

常远达站起身,走到窗边,看

最新小说: 炮灰恶女在大俄暴富[九零] 赝品生存指南 爹男尊,妈女尊[六零] 前妻来听我的演唱会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修仙游戏恋爱实录 夏日沉溺 宅女也有修罗场吗?[系统] 都玩攻略游戏了,当然要全收集 重生后太子妃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