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后世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合与分的开端,正是由朕开启!”始皇帝低沉开口。“父皇席卷**,一统华夏。”“论功绩,自是超越隋文帝。”扶苏自然是称赞自家父皇。他对始皇的钦佩与孝心,从未虚假,否则也不会因一封伪诏而含恨而死。听到儿子的夸赞,始皇帝脸上终于浮现笑意。“那是当然。”然而笑容背后,却藏着隐忧。“只是……朕究竟能排在第几位?”始皇看似神情冷静,实则心头暗暗发愁。如今榜单已盘点到第六位,过半在前。而前方只余五个名额。难不成,自己竟会无缘?“唐太宗、汉武帝、明太祖,那几位自然都在榜单之上。”“难道……朕反倒要被排除在外?!”想到这里,他心头一紧。这份排名的竞争,比想象中还要激烈。他的眉宇间,难掩一丝忧色。扶苏瞧着父皇的神情,心知他在担心。只是这种事,他却无从宽慰。……汉武帝时期!“凡是能终结分裂局面的帝王,历来都能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宋太祖、隋文帝皆属此列。”“朕开疆拓土,丰功伟业,岂会逊色?”刘彻此刻的心境,和始皇帝如出一辙。毕竟历史十大帝王的盘点已过半,自己理应现身了吧?“父皇功在千秋,必为后世铭记。”刘据在一旁低声安慰。汉武帝神情未见太大波动,但仍点了点头。……大隋!杨广在宫女服侍下抬首凝望天幕。“父皇确实有功绩,但朕何尝没有?!”“修筑大运河,讨伐高丽,健全科举,这些都是利国之举!”“为何这十大帝王榜中独缺朕的名字?!”杨广本性极为自信,甚至带着几分自恋。在他心中,从未觉得自己有错。这些事若能办成,岂不皆是利国利民?奢华些又如何?身为皇帝,天下还养不起朕一个人吗?那些民众根本不懂朕的远见,只会造反!一群刁民,皆该诛!在他眼里,天下百姓越多,只会添乱。……贞观时期!“天幕对隋文帝的评价,颇为全面客观。”李世民安静看完视频,心中认同大半。“杨坚的功绩,的确足以名列十大帝王。”“若非隋炀帝昏聩无度,大隋绝不会二世而亡。”“立储太子,关乎社稷安危,我大唐必须以此为鉴。”李世民言辞听似平淡,实则是真心感悟。隋朝覆亡,不就是因为杨坚将皇位交给了杨广?而玄武门之变,他为何要亲手清除兄长?不也是因李渊想左右平衡,险些动摇储位?选择太子,至关重要。李世民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意味深长:“承乾,你是大唐储君。若学杨广,怕是会令江山毁于你手。”李承乾听得面色骤白,慌忙跪下:“父皇,儿臣不敢!必以父皇和历代明君为师,勤勉治国!”见儿子如此诚惶,李世民这才露出几分满意。孩子稍敲打敲打就够了,不必吓得太狠。……大宋!赵匡胤看着隋文帝,心生共鸣。两人都是一统乱世的开国皇帝,可偏偏后代名声都不怎么样。他望着屏幕中的杨坚,竟有几分唏嘘与惺惺相惜。“文帝仁德,只恨后继者过于暴虐,致使二世而亡。”话落时,赵匡胤瞥了赵光义一眼。意思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