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六十五话
武德七年冗长的秋冬在日复一日地学习,无事便去李渊万氏膝下孝敬的日常中悄度。
前线战报一如从前,源源不断送至李渊的御案,李渊虽仍细致阅览,但李小六能敏锐地感觉到,阿耶的笑意已明显褪去了几分。联想她所学不多的历史,李小六知道,李渊早已不满于次子的威望,原先引以为傲的卓著功勋,今日竞成了引发父子失和的利刃,悬在太极宫那座龙椅的头页。
固然李建成与李世民相差十岁,自小关系便不甚密切,但无人希望自家院墙起火,兄弟相争。
可偏偏这是皇家,自古群雄逐鹿千百年,所求皆只为那方帝位,李小六有时会觉得,倘若阿耶还只是唐国公,大家都安稳融治地生活在长安城中,哥哥便还是阿耶的爱子,李渊对他依旧是最慈爱的父亲。可她从小就知道哥哥的愿望。
倘他意欲实现这个愿望,他便注定放弃父子之情,兄弟之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李小六清楚这个道理。
而她惟能时常往李渊跟前跑,将近期用功成果在阿耶面前展示,博得李渊会心一笑,瞅准时机便夸是哥哥教得好。
最近李渊持办一宴,酒至半酣,宴上文人纷纷起兴提笔,虞世南亦接过笔墨,须臾赋诗一首,李渊阅过后,扬手令李小六先来评鉴。李小六凑近前,睁大瞳眸细观,见是一篇五绝:“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她学过!
李小六按捺不住激动,喜色溢于言表,闻李渊问:“阿盈可知你虞老师咏的何物?”
“是蝉!”
李渊与虞世南不禁俱微笑颔首。
李小六没想到,后世一字一句剖析的经典诗作,竞是诗人在她的眼前,情感涌注之下挥毫而就。
她再一次感受到历史际遇的奇妙。
“阿盈可有感悟?"李渊又问。
问对人了。
李小六滔滔不绝:“开头两句状物,描绘蝉的外形与鸣声,后两句引发议论,表达蝉鸣不需要秋风的借力,自能飘送四方。”她转向虞世南,瞳眸莹亮:“虞老师这是在托物言志,表面咏蝉,实则意在自喻,表达您与蝉一样有着高洁疏朗的品格,即便位居显赫,也不会改变您内心的操守与气节。”
话音刚落,在座的虞世南与欧阳询皆投以慰然目光。李小六脑际转动,嗓音清亮:“其实,我对虞老师的立意有一个大胆的猜想。”
“哦?“虞世南凝视她露出牙齿的笑容,“阿盈但说无妨。”又到了展示的机会,李小六道:“虞老师诗中的蝉栖息于梧桐树上,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蝉不仅秉持自身志行,也正是因为择了梧桐,鸣叫声才这般高远彻亮,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虞老师这里的梧桐树实则是明主,是能庇护蝉餐风饮露之人。而虞老师在哥哥的文学馆中担任学士,所以您的梧桐不正是哥哥么?我猜,哥哥是不是虞老师的蝉所赞誉的明主?”虞世南欣然展颜,须髯向外舒张:“知虞某心者,莫过于阿盈!”“秦王于虞某有知遇之恩,倾力倚重,推心置腹。"虞世南抚须感慨,“虞某无秦王,则无今日。”
李小六嘿嘿笑:“也是因为虞老师具有独步天下的才学,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像我,还没爬上树就得摔下来。”
虞世南被她的比喻逗笑,座中诸人亦抚掌开怀,一时君臣同乐,笑声疏朗。后来据一同赴宴的人回忆,这是武德末年难得的放松时刻,不久后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李渊亦未再邀请文学馆官员参宴,直至贞观年间,太宗无事便□C请近臣,虞世南终于再次出现于筵席之中。李小六从席上为万氏带了瓜果,趁尚沾着露珠,匆匆跑向殿门前,闻听里屋传来李渊言谈声,隐隐提及自己的名字,顿时站住了脚,悄立门外,附耳聆听“听说今日席间,虞先生对阿盈大加赞赏?“万氏与李渊闲话,“看来她在二郎的文学馆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