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杜家先造惨案,而后何榆随后声称为民杀人,虽是违背律法,可仍能借百姓之口逼迫朝廷宽宥她。】【臣以为,此案实乃何榆和杜家合谋,想要践踏律法,收买民心!】【何榆蒙受陛下信任,却自甘与有不臣之心的杜家为伍,臣对此深恶痛绝!杜家仗多年来盘踞代州,而代州远离京师之利,有僭越之心久矣。)【今何榆联合杜家,以为民之名违抗律法,操控民变,恐欲效仿前朝藩王收买民心企图自立之祸!陛下若不彻查,恐国将不国矣!】【伏乞陛下,即刻捉拿何榆,并令三司审理其擅杀之罪;同时彻查杜家之谋,以防其另有计划,甚至恐有谋反之心!】【唯愿陛下之圣光使世间一切奸恶之徒无处遁形,臣监察御史穆和安顿首再拜。】
“朕竟然又有些不懂了。"皇帝细细琢磨着穆和安奏折里的话,“涂卿,这前半段像是要为何卿开脱,并影射杜家的意思。”“可这后半段,又说这是何榆和杜家联合制造的案件。”“穆卿到底想表达什么?”
涂内官也仔细又读了几遍,这折子写出来,必然是经过了杜家的查验的,既然如此,如果穆和安当真想传递什么消息,应当也是有隐晦的暗语的。“以防杜家另有计划。“她揣摩着,“陛下,此句意思莫非是指,杜家仍有后手?”
皇帝颔首:“朕正有相同猜测。再者,穆卿多次强调′民变',恐怕杜家此时已经在着手准备生事了。”
涂内官也意识到了什么:“陛下,杜家要想滋生民变,又不将自身牵涉进去,那便只能是将所有问题推给宋家了!”“正巧前些日子,有不少学子因何大人科举改革一事有诸多不满!”大
“哎,你听说了吗?”
一个白衣百姓小声对一旁的棕衣百姓说:“听说别驾大人已经查出来之前那桩杀人案的凶手了。”
“当真?“棕衣百姓大喜,松了一口气,“这真是太好了,我家就住那条街上,最近半个月都在外面住的客栈,完全不敢回家,如今终于是太平了。”“桓姐!"白衣百姓连忙拉住正准备离开的棕衣百姓,“还不能回去!”“那凶手虽然被查到了,但是别驾大人没有抓她。”“这是为何?"棕衣百姓皱着眉问,“可是那凶手有什么身后的背景,让别驾大人有所顾虑?”
“你还真说对了。"白衣百姓也苦着脸,“先前那个写檄文抨击别驾大人的学子秦璋,你可有听过?”
“这自然是知道的。"棕衣百姓不解,“难道此事同她有关?”白衣百姓重重点头:“正是!此人看似对别驾大人有诸多不满,但实际上,都是在宋家的指使下写的!这次杀人,就是因为宋家发现檄文并不能使别驾大人收回成命,这才想要借由学子发疯的由头杀害无辜百姓,让别驾大人顾忌百姓安危,重新改为原来的科考政策。”
“原来是这样!”
棕衣百姓咬牙切齿:“她们要斗,为什么要把我们牵扯进去!”但说着说着,她又觉得很绝望:“可即便知道了这些,我们又能怎么办?别驾大人顾忌宋家不敢抓人,宋家因为别驾大人的政策又要杀人,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我们啊!”
一时间,街头巷尾,竞都在流传此事。
大
宋家。
宋佑愤怒地将前来汇报流言的下人一脚踹翻在地上。“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她怒极,“我宋家是收买了学子骂何榆,可这次的杀人事件全然与我们无关!”
“稍安勿躁,家主。"宋佑的妹妹宋临甚至还有心情喝茶。“事已至此,我们才更应该稳住,千万不能让旁人看了笑话。”“你是说,杜家?"宋佑也并非暴躁之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她收敛了情绪:“来人,联系管家。”
“家主,管家就在门外候着呢。"门口的下人通报道。“六姨,快请进来。”
来人竟是杜府的管家。
管家一进门,就着急地向前几步:“家主,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