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秦也许将会成为有史以来识字人数最多的国家,到那时,人才如过江之鲫,大秦何愁不强?”
肖燃眨了眨眼睛,“如今大秦,天下学者入朝为博士,朝堂之中亦是人才聚集一堂...”
始皇帝背负双手,冷哼一声。
“不过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还做着往日的美梦而已..”
秦军铁骑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那些儒生或是因为怕死,或是因为想要将儒家发扬光大,纷纷媚于朝廷,始皇帝并不想大开杀戒,这些人的生死不重要,是要做给天下人当表率的。
不过这帮人可不是能闲得住的。
以始皇帝对他们的评价便是废话太多,有用的太少。
肖燃挠了挠头,试探道:“陛下,其实臣最近在研究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若是能完整的实施开来,那天下英才尽入陛下毂中..”
“哦?”始皇帝一怔,他没有立刻询问,而是沉默了一阵。
“你这孩子说给朕听听..”
肖燃老老实实的将科举制娓娓道来。
“臣所言名为科举制,这科举制可以帮助陛下网罗天下人才,出身,爵位之高低将不会成为选拔的标准,一切以才能为准,
''征召''或者''推择''的方式固然有优点,但是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
“我大秦虽有军功爵位制,但是如今之秦帝国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打仗当然是军队在行,治理天下还得看才学之士。”
“所以爵位制便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大秦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选拔真正人才的制度……”
“此制不拘一格降人才,以组织考试为基准,凡是身家清白,年龄符合条件者,都可以参加考试,试题便以治国之策,政务军事问之,筛选出真正的人才...”
肖燃详细的将科举制尽可能的描述的完全。
科举制能从隋朝流传了一千多年,足以可见其优越性。
放在当下的大秦也未必不可。
始皇帝听完,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沉默下来,意味深长的看了肖燃一眼。
“此科举制,不俗尔!”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如锋锐利剑斩断贵族之根基也!
大秦的“推择”和汉朝的举孝廉没什么差别责。
看的是个人的名望。
只要家里稍微有点资财,去建桥修路,搞点公益,就能博取一个好名声,被推择上去。
不出大错,做个小吏是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也很大。
虽然秦法严苛,但是水至清则无鱼,这些事情根本无法真正的杜绝!
始皇帝深深的看了肖燃一眼,心里嘀咕起来。
朕的小十九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
他沉吟片刻,目光温和道:“子正啊,你这科举制可有详细的谋划?”
肖燃腼腆的笑了笑,“陛下,臣还是草创,此制颇为宏大,看来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的。”
始皇帝微微一笑,摸了摸肖燃的头。
“你今年不过十三岁能想到这里已经不错。”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你知道若是此科举制放出来,会是什么后果?”
始皇帝目光灼灼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他想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到底知不知道这科举制创出来会引发什么后果。
正如郡县制和分封制一般,每一个制度真正落实下来,影响的可是整个国家存在的时长。
一国之千万人,犹如精密机器中的细小零件一般,按照制定的框架下默默运行。
若是制定的规则有问题,那机器也坏的快。
而放在整个帝国的层面也是如此。
肖燃闻言一愣,他本以为始皇帝会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许,没想到倒是先问了他一个问题。
他沉吟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