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崔将军寒月拔军,宋御史秋后清算出征日期既定,狄氏见北伐之事已是板上钉钉,没奈何,只得着手开始打点行装。
挡雪御寒的毡毛大帽、各色动物皮的雪褂子、棉袜皮靴、细棉绸的里衣常服以及丝绵的被褥。药物也备了许多,除了必不可少的金疮药、人参散、九宝丹、万物解毒丹之外,因恐他路上只吃肉脯干饼,肠胃不和,又添了安脾散,温胃散等温理脾胃的药物。
只是光给他置办到底显眼,狄氏又照着同等份例给旁的将官也准备了,整整忙了两个日夜,杂七杂八的行李足足装了五大车。腊月廿八这日,寅牌时分,日头还未发亮,天边一轮冰月映得千山如水,万物似银。
大同城外此刻万千火把乱明,如烹斗焚星之势。大营内战鼓隆隆,号角鸣咽,万余士卒已于校场集结完毕,结成齐整方阵。旌旗猎猎鼓动,钢叉长枪摆的如密林一般。
杨国公早已站上了高台,看着满满登登的几大车辎重推出来,众人都有些咋舌。
杨国公皱眉,对着身后带着帷帽的狄氏道:“这是去打仗,又不是出游,怎带这许多东西?”
平日这等抛头露面的场合狄氏向来不去,今儿却也难得露面,“都是些衣鞋药物,路上用得着的。”
杨国公还要再说,崔护已躬身道:“劳小夫人惦念,末将代众将士谢过了。”
狄氏看着眼前青年,头戴乌金盔,身穿锁子甲,龙眉凤目,凛凛一躯。她家瑾儿很好的长大了呢。
狄氏压下心中酸楚,绽出个笑来,“崔将军一路平安,凯旋而归。”吉时已到,三声炮响之后,崔护转身接过讨伐檄文,高声宣读。高台之上,青年将军袍角迎风翻飞。他的声音平稳,一字一句却锵然有力,洪钟一般荡下来,令军士们心头热血翻涌。“万胜!万胜!”
激烈的战鼓声与人声应和,大军在这地动山摇的震天声浪中,缓缓开拔,如一条钢铁巨龙在驳裂冻岭中迤逦而行。一轮日头从身后升起,泻下满地红茵。同一日,京中天使带着御诏抵达晋阳府。大小官员俱出郭迎接。最先宣读的是大捷的回批,宋鼎元杀敌有功,升兵部郎中,任期一到,即刻回京赴任。
另赏金织云雁纻丝二表里,赐斗牛服。赏白银五百两,京郊庄田一处。封其父为奉直大夫,其母为宜人。
这封赏不可谓不丰厚了。把个刘鏖听的连连咋舌,心中又喜又妒。巡按御史任满之后,按惯例多半要转任按察司副使,督掌一府军务,或升任一省参政。总之要在在地方历练一番,才能回中央任职。这宋鼎元却直接就投了京官,足可见其圣眷之隆。
兵部郎中虽只有五品,却掌武选司,负责武官任免,实权极大,况且圣上还赏了个京郊的庄子。
刘大人家中富厚,也有着鸦飞不过的田产,倒不把这一点小财放在眼里。只是这体面却是难得的,若不出意外,这小子往后升尚书,入内阁也是眼见的。刘大人不得不感叹老丈人定西侯的眼光,这门亲结的真是好。所幸这些时日他与宋鼎元往来甚多,交情愈厚,自己回京之事多有靠傍了。正嗟叹间,忽似在敕书中听见了自己的名字,细听来,却是大惊。原来是宋鼎元将刘尹二人以为沈家逃走,在无人犯的情况下私自结案一事写了揭帖参到京中。
圣上闻言大怒,下旨将两人革职待勘,着本处察院提问,派天使与宋鼎元会同查办。又提及沈家虽有罪在先,念在破敌有功,故赦免前罪,只以后不可再涉及盐课生意。
好似一个焦雷打在顶门上,刘大人一时间目呆口定,脑内一团乱麻。沈家的事不是早就解决了?
当初圣上下旨宋鼎元联合地方三司严查沈家侵吞盐课一案。他与尹士义受了贿赂,将案子延后几日,本想着沈家是要找门路疏通,不想这些厮们竞逃到故地去了。他便与尹大人说服宋鼎元,问个死罪,将沈家家仆拉出几个来,充作人犯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