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北京的部队大院 > 肖秘书(三)

肖秘书(三)(1 / 2)

机关里每次筹措的生活物资,不可能都是可丁可卯,总要有一些机动,剩余物资的支配,办公室的领导只是管个原则,具体的还是肖永福说了算。肖永福把这点权力运用得恰到好处,有的志愿兵的老婆孩子来部队探亲,他会分给他们几棵白菜;有些干部家里的人口多,口粮不够吃,他会让公务员送去半袋子大米。以一颗平等待人的心,去处理无法完全平等的事情,他的做法既便有些什么不妥,大家也都能够理解,并没有谁说什么闲话。

肖永福的工作成绩,大伙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间,尽管他总是让别人“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大伙也都知道,没有他,机关的生活保障不可能搞得这么好,每年的年终评比,肖永福不是立功就是受奖,调副师职秘书也是机关里同年入伍的几个干部中调职调得最早的。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军队“吃皇粮”正在变为现实,部队的生产经营项目,包括一些大型农场、基地,有的下马停产,有的移交地方,计划外收入少了,自筹生活物资也相应不多了,肖永福原来是机关里最忙的人,后来几乎成了最清闲的人,肖永福大半辈子忙活惯了,突然闲了下来,很不习惯,心里也有了一些失落感。

现在社会上什么新鲜的事情都有,你就说这称呼吧,地方上的人把张局长叫做“张局”,王队长叫做“王队”。机关里有个干部开玩笑对肖永福说:“肖秘书,我们也像地方上一样,称呼上简便一点,叫你‘肖秘’行不行啊?”肖永福不假思索地说:“叫什么都行啊,生活上咱能省一分钱就多一分钱,称呼上咱能省一个字就少一个字。”

部队毕竟不是地方,把肖永福叫做“肖秘”的人并不多。

过了一段时间,肖永福找到开始叫他“肖秘”的那个干部说:“你以后不要叫我‘肖秘’了。”

那个干部问:“为什么?”

“这姓与名,姓与职务搭配合适了才行,搭配不合适了就成为笑话,就像姓刘的人,名字没有叫‘氓’的,姓范的人,名字没有叫‘桶’的一样。以后姓傅的处长不能叫‘傅处’,姓肖的秘书不能叫‘肖秘’。”

那个干部故意装糊涂,问肖永福:“这是为什么?”

“你没听到过以前别人讲的一个段子吗,说是有个人问一个歌舞厅的小姐:‘你是处女’吗?那个小姐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就说‘我是副处’,‘副处’和‘傅处’谐音,你叫我‘肖秘’不是和‘小蜜’谐音吗!”

“那以后我们还是叫你肖秘书吧。”

“不,叫我老肖就行了。”

部队的称呼一般都是“姓”加“职务”,把肖永福称为“老肖”的人也不是很多,只有个别资历比他老,或者年纪比他小一些、但是非常熟悉的人,才亲切地叫他“老肖”。

肖永福确实也是老了,原来挺直的腰杆已经有些弯曲,浓密的黑发逐渐稀疏且一片灰白,过去打麦场一样光洁的面孔现在像刚犁过的土地一样,布满了皱褶。而且他还患有慢性咽炎,前列腺肥大,上下水道都有毛病。

年终评比时,立功受奖的名单上不再有肖永福的名字,比他入伍晚、比他年纪小的干部陆续有一些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有的还成了他的领导,他依然还是个秘书。在他正团职秘书当到第六年的时候,协理员找他谈话,找他谈话的协理员就是当年被肖永福斥责为“别人吃白菜,你还想白吃菜”的那个干部。协理员告诉肖永福,他调副师职秘书的命令已经下来了,让他在秘书位置上继续做好工作,发挥老同志的模范示范作用。

这两年过问肖永福职务问题的领导不多,协理员亲自给他谈话,他觉得阳光普照,身心俱暧。协理员代表组织谈了话,自己一般还要表个

最新小说: 谍战:红色掌柜 战国生存指南 早安大明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女穿之大理皇朝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将北伐进行到底 帝秦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