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还在原来的住处。
冬天早上很冷,往外面一露头,就觉得脸皮发紧,冷气吸进来,呛得鼻腔子难受,张嘴就是满满的哈气,眼睫毛都要被它粘住了。
沈七叔早醒了,也不急着起来,伸手拿过自己的烟袋锅,趴在被窝里装上烟,点火就吸了起来。
才吸一口,旁边沈七婶就嘀咕:“一大早就抽......”掀开被子就要穿衣下地。
“干啥?”
“添点儿火,完了上厨房。”
“你觉着冷了?”沈七叔笑着看老伴儿。
七婶缩回被窝里摸摸,“还挺热乎的,你起来的?”
这时候可没有集**暖,冬天早起,是个辛苦差事。
各家的火在夜里都是用湿煤压着的,寒冬腊月的,一宿工夫,炕和炉子都已经冷了。通常情况下,都是当媳妇或者当妈的忍着寒气先起来,捅开压着的煤,让火烧起来。然后带着棉衣裤里还没完全焐热的寒气,冻手冻脚的为一家子准备早饭。
等炕和屋子慢慢有了热气,早饭也差不多了,当媳妇的或者当妈的才进屋,叫一家老小起来吃饭。
人有年纪了,觉就少,七婶以为是沈七叔起过一回,把炉子捅开了。
“长泰早起过来的,捅开炉子才去练功。”
“这孩子,可惜了......”七婶叹了口气,“要人品有人品,要功夫有功夫,又厚道又机灵,唉,可惜了.....”
沈七叔叼着烟嘴说了句话,七婶没听清:“什么?”
沈七叔摆摆手:“忙你的去吧,我抽完烟就起来。”
沈七婶也没再问,第二天就是小年,不少事儿等着她呢!
七婶辈份大,又是会执家的,这年节的事就由她张罗,各家媳妇都听吆喝。过年该办的年货,七婶领着媳妇们早就置办齐了,这是殷实人家的作派,不用等着年根底下结了账才有钱花。
因着几家的情形,特别是林家没了儿子,所以沈七婶也只是顾了个大面儿,并没有真的很热情的张罗,但还是勾起了众人对东北家业的不舍。
景义媳妇是北平长大的人,大嫂是纯正的北平旗人;方太太呢又有些怪性子,年节从不张罗,媳妇要做也不拦着,所以景义媳妇从记事起,熟悉的就是北平的风俗。
嫁人后就去了东北,年节时候都是跟着嫂子们行事,象如今七婶主事,多按北平的规矩来,搁以前她肯定兴致很高,现在却三不五时眼泪就在眼眶里转圈儿,还得小心,别惹哭了其他嫂子们。
住没多久的地方,又是刚收拾过的,不用兴师动众的大扫除,买齐了年货,也就没什么事了。于是景义媳妇抽空回了趟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