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二八章 七两银子

第四二八章 七两银子(1 / 4)

想到了老二老三,二妹与三弟就到了京城。

在郑白渠,那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工地。加上让妹妹长点见识,于是王巨在成亲后便让妹妹去了杭州。

王巨到京城了,京城乃是这世界最繁荣的场所,更不要说春节的热闹非凡,于是王巨写信让二妹三弟回来。

二妹三弟便到了京城。

“好大的房子,”王崇看着这个新家道。

二妞神情倒也平静,无他,李家陪嫁,将延州那个宅子生生改成了一个超级豪宅,论面积,这个家远不及那个家大,论漂亮,更不及那个家。

不过老三未看到那个新房屋,还是感到很开心的,认为这栋宅子好大。

一家人开始张罗。

郭氏笑咪咪地看着老二老三,摸着他们的脑袋道:“都长这么高了。”

“见过师娘。”王崇尊敬地说。

王巨穿到的是来到王家寨后的王巨身上,与他的那个母亲没交接,弟弟妹妹与母亲呆过一段时光,但那时两人很小,能记得的都很少了,并且这能记得的可能还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真正能享受一点母爱的,便是云岩县了。

当然,张载看到两人,同样很开心。

王巨让他们坐下来,王崇问道:“张公,大哥,我在杭州听说了以后朝廷科举不考墨义、贴经与诗赋了?”

王安石科举改革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与授官挂钩,降低进士初授官,延缓授官,延缓注官是王安石推出来的,先节选考察,再授官,减少官员在任寿命,也等于变相地裁减官员数量,降低进士初授官实际从赵曙就开始了。

第二条与教育挂钩,生员自州县学时就开始考试,逐级进入太学,逼得士子到州县学读书,太学又分为上中下三舍,上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学生,上等生可以不经科举就可以担任官员。

明朝的科举考试就是从此基础延伸出来的,童生必须通过县试、府试与院试才能获得生员资格,然后才是正式的科举,乡试、会试与殿试。

明朝那个更规范一点,就是考试内容太那个了……八股文!

因此王巨怀疑王安石推出这个制度一是为了推广教育,二则是对权贵的让步。

因为这个学校升级制太不规范了,能制造很多猫腻,特别是太学,就在京城,让教授们评选上舍上等生,最终谁会能获得这个资格?

第三条便是与考试内容挂钩,取消了帖经墨义与诗赋,任选《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先是这个本经一道,次考兼经与大义十道,次论,次时务策三道。

这个本经与兼经、大义与墨义差不多,但墨义仅是一句话解释,到了王安石这里则有所不同,大义是一段话解释,本经与兼经则是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非是解释这句话,而是考究对这句话的理解,以求“务求义理,不求尽用注疏”“劝士为经,可谓知本”。

再不同的则是评分诠选时最侧重本经,然后才是兼经与大义,而非是原来的诗赋论策帖经墨义次序。

经义做好了,也未必能做好官,不过总的来说,这个改革开始注重实用性。

现在科举改革只是一个雏形,不过考试的改革已经传了出去。

对于原来各方面比较平衡的学子来说,都一样。对于诗赋能力差的学子来说,包括原来的王巨,还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诗赋能力强,论策差的学子来说,则是一条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坏消息。

王崇现在还经读书中,连解试都没有参加,不过听到这条消息后,必然会关注。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状元郎 神话版三国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