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和可以转动的上扇;两扇接触面錾有整齐的磨齿纹理,并有铁轴稳定,防止上扇转动时掉下来,这根铁轴自然也是拖拉机的备件改造的。
上扇有磨眼,粮食从磨眼漏下,进入石扇间的空腔。当马儿拉动石磨,粮食就沿着纹理向外运移,滚动时被磨碎、形成粉末,从夹缝流到磨盘上。
这样磨出来的,是带有麸子的面粉,也就是全麦面。全麦面过筛、去麸皮才是面粉。
筛面不急于一时,他们只少量筛了一些。毕竟麸皮含有营养价值极高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使人体健康,没必要吃得太精细。
八月末,粮食归仓。人力收割机被拆散,零件重新回到拖拉机、耕作机上。
他们翻耕了收割后的农田,又再次烧荒开辟出两百亩地。至于下一步的农活,那是明年的事。
日常固定下来。
建设夯土包砖的围墙,赶着马儿拉磨,捕鱼、狩猎、烧陶、砍柴、打羊草、挖地窖制作青储饲料……活儿虽多,但都可以按部就班。
荒野的节奏慢下来。流放者终于有时间召开读书会、理论研讨会,给晋静上课,甚至到荒野上仔细考察。
晋桐翻出好久没动的笔记本,继续写他的《大荒笔记》。
第九篇名为《青砖》、第十篇是《渔获》、第十一篇《采药》、十二篇《野菜》、十三《狼祸》、十四《夏虫》、十五《竹笛》、十六《麦收》、十七《羊草》、十八《秋浓》……长的超过万字,短的也有数千。其行文恬淡,不加修饰,将经历娓娓道来,既不拔高立意,也不曲折剧情。
吴锐的读后感是:“看似平铺直叙,实有一股子精气神贯穿,不知不觉间牵动读者的心。不过话说回来,当局者迷,我们可能做不到客观……”
林茜即坦言:“开始北上、扎营、打井几篇还显生涩,到狩猎篇开始得心应手,到牺牲那篇,文字有点……极端。之后停笔几个月,再写风格就确定下来了,看着相当舒服……”
她的观点在读书会上被广泛赞同。只有晋桐心里清楚,之所以后面越写越顺手,是因为放开了手脚,大肆引用、化用异界经典的缘故。
陆天锡走出阴霾后,逐渐恢复本色,他对笔记中的“自制弓箭”吐槽不已。
罪囚不许持有枪支,若想《大荒笔记》出版,枪支必须隐去。但很多时候,写到步枪不可避免,比如打狼狩猎。
既如此,只好用合法的远程兵器代替不合法的远程兵器,“自制弓箭”成了最佳掩饰。
陆天锡讽刺道:“不说制弓的专业技能,完成一张弓要多长时间,就说射速……”
《狼祸》一章,晋桐、曹动、林茜三人不仅有“连珠箭”神技,而且准头奇高,威力奇大,一箭插爆狼头都是小意思,也难怪陆天锡挑刺。
“……提到自制弓箭的有好几篇,我统计了一下,文中射艺精湛的有八个。这本《笔记》出版了,咱们恐怕要被老百姓叫成‘神箭八雄’什么的吧!”
众人忍俊不禁,晋桐也笑出声来。
武侠就武侠吧,权当革命宣传了。
讨论晋桐的作品只占读书会很少时间,他们更多的谈论经典。
晋桐在胜山县城买的五十多本,加上流放者们随身携带的书籍,“荒原图书室”馆藏图书一百零三册。
这些书最多的是文学作品,皆为古今中外小说诗集的精华;其次是政治经济类专著,不仅有《资本论》、《国富论》等名作,也有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如《财阀与国家资本主义》。
此外,图书室还颇多专一领域内的权威作品,比如物理学的《原子构造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