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说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话,不禁着急起来,坐在另一边的刘大娘也有些焦躁,身子微微向前倾着。
“刘秀才听到刘正兴的问话,点他:“你这孩子,都当爹的人了怎么还一点耐心都没有?”说得刘正兴跟刘大娘都有些讪讪然,心里却想着,老阿公经的事多,当然淡定了。
刘秀才不知道刘正兴的心思,只是顿了顿之后又对刘继宗跟刘大娘说:“放心,听兴娃子说的,我看今年官家不仅会开正科,而且取士还会比往届更多一些。”
听到刘秀才的话,刘正兴更疑惑了:“阿公,这是为什么?我看那人说的有眉有眼的,可不像是蒙人的样子,我娘不是说那人说的话可信吗?”
刘秀才摇摇头,说:“他也只是看到这一点没有往远了看啊,你们想,太后走了之后官家必然会腾出手来收拾承恩公一系,依着官家嫉恶如仇的性子,能看在太后的份上忍了这许多年已经不容易,既然说太后活不过正月,那以官家必定在六、七月前就能把事情给收拾了。”
“这一次朝廷大概要大换血了,官家英明,这一科必定会多取士。”刘秀才斩钉截铁地说。
听了刘秀才的话,刘正兴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刘秀才又接着说:“看孙富贵家的阵仗,我估摸着应该是孙大人家的公子要过来了,朝廷有学子需在原籍考试的规定,孙大人家的公子应该就是来考试的。”
“阿公,这才正月里,乡试可是要到九月上,孙大人家的公子要真的来考试,六月过来都可以,怎么会这么早过来?”听了刘秀才的话,刘正兴还是有些疑惑。
“官家这次大动干戈,孙大人必定忙得不可开交,与其让儿子在府里被人影响,还不如早点打发他过来,你不要忘了,杭州府离我们这儿可才一百多里,来回不过就两三天的功夫。”刘秀才听了曾孙的问话,又细细地跟刘正兴解释。
听刘秀才这么一分析刘正兴恍然大悟,他也不笨,只是一时间没有想到而已,现在听刘秀才一说到杭州府便立马想到杭州府的万松书院可是有三大书院的美名的,孙大人家的公子来了之后肯定会去万松书院求学。
刘秀才又叹气:“哎,说起来我们家小三读书不比别人差,要是能找到人推荐,小三也去万松书院该多好。”
听刘秀才跟刘正兴的对话,要是阿苗在这里一准会震惊,刘秀才不过是个秀才而已,就算依托着塘山寺这里比较热闹,消息相对灵通一些,可仅仅通过刘正兴带回来的这一点点线索就能把整件事情串起来,还猜的一点都没错也太神奇了一些,所以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刘秀才活了九十几年,经历的多了,看事情的眼光既清楚又老辣,有这样一个老祖宗镇在家里,确实能让人安心不少。
“小三现在这样也挺好,我看瞿夫子就很喜欢他嘛,学堂离家近多好。”显然刘正安已经被刘秀才的一番话说得完全相信了今年会开科取士,且能录取的人数会比往届这个说法,对于刘秀才的感慨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一边安慰着刘秀才一边心里暗想:“那咱家三儿到时候也下场试试,没准就能考中了,到时候可就是举人老爷了。”却没想到不知不觉中把这句话给说出来了。
刘秀才却没有这么乐观,“三儿还太嫩了些,十一岁的秀才已经是不得了了,今年下场考中的机会渺茫,不过能见识见识总归是不错的,乡试多去几次没什么打紧,会试可就得有把握一点再去了。”
刘正兴讪讪地笑:“阿公,我那不是说说嘛。万一咱家三儿运气好呢。”
刘秀才听刘正兴这么说,瞪了他一眼:“读书人怎么能靠运气,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以为是说说的?!乡试虽然比会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