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

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3 / 4)

的印象很差。

日本政府不承认这次刺杀是日本政府指使,但是他们嫌疑太大。

越南政府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再次跟尚德宏会面,答应借兵三百,而尚德宏则公开表示放弃追究刺杀案。

刺杀案不了了之,但日本人早就注意上了尚德宏,日本是一个很细致的民族,他们向来很重视准备,他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吞并琉球之前,他们把一切能堵的法律缺口都堵住了,不给任何国家介入的理由,但架不住大明想要强行介入,并用一个尚德宏将琉球问题越闹越大。

如果刺杀尚德宏,显得太过显眼,放任不管却又不是日本的习惯,他们的办法是,一边抓紧时间跟相关方谈判,希望尽快完结琉球悬案,一面逼迫倍囚禁在东京的琉球王尚泰给尚德宏下诏,让他立马前往东京,不要在做任何反对日本宗族的行动,而且表示只要他能去东京,日本天皇将会降下恩准,准许琉球复国。

尚德宏是流着泪将这份诏书让福州所有的琉球流亡政府官员看的,其他官员都说,这一定是王上在日本人的逼迫之下被迫下达的诏书,是算不得数的。

尚德宏边哭边说,他何尝不知道这些,但王上被人这样逼迫,他于心何忍,实在不愿做乱臣贼子,他要去东京,要去陪王上一起受苦,就像当年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始终有数以千计的大臣不离不弃的跟随。

陪伴主上受苦,也算是一种忠诚。

尚德宏如此懦弱,让大明决定放弃这个人。

本来还想让此人冲在最前面,将此次干涉琉球事件,操作成一次琉球人的自我救赎行动。但尚德宏竟然如此迂腐,这样的人忠诚是足够,但显然不可能委以重任,否则关键的时候,会让人后悔的想要自杀。

但是大明直接出面,也不太好看。这种风头朱敬伦是不喜欢争的,他更乐意闷声发大财,要不是实在找不出一个在东亚制止日本的力量,大明绝对不会操刀子自己上的,现在是不想自己上也不行了。趁着琉球官员们好容易劝住了尚德宏,大明立刻找尚德宏要了一份授权,让他委托(拜托)大明总兵文鸢代为指挥琉球军事力量。

所谓的琉球军事力量,指的就是尚德宏借来的淮军、越军,主力则是一万大明陆军。

这种多国部队很容易迷惑人,大明在外交上不断的强调这是东亚国家全都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很显然,这种所谓的借兵,依然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观念,跟西方的盟军概念完全不一样。

三国演义中多次描写过这种借兵的情况,三国之一的东吴,不就是小霸王孙策借了袁术三千士兵后开拓出来的吗。当孙策带着袁术的兵攻城略地的时候,没人会将这些兵看作是袁术的,大家都只会认为这些兵是孙策的。

先秦时期,更有许多次国家之间的借兵行为,比如申包胥哭秦庭,最后借来了秦兵,赶走了占领楚国京师的伍子胥带领的吴军。

这种特色军事活动,知道唐朝时期还很常见,比如唐朝就先后向回纥借过兵来应付安史之乱,甚至有史料记载说借过大食兵(波斯人)。

但是从先秦到明清,这种借兵行为是日渐减少的,是一种逼不得已的应急措施,除非到了亡国状态的时候,一般没人做这种事。

宋代就很少找人借兵,最接近的是借道给蒙古伐金,最后也吃了很大的亏。

到明代,八旗入关之后,江南大儒们甚至动过向日本借兵的打算,大儒朱顺水为此真的到了日本去。南明小朝廷甚至动过向罗马借兵的打算,为此永历皇帝和皇太后等一干人都改信了天主教,但当时的教皇没有答应。

甚至到了晚清,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在镇压太平天国

最新小说: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 五代风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