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1)

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1)(2 / 3)

敬伦心里很清楚,此时挑衅大英帝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动员军队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的同时,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后手。

那些已经到英国活动的特殊使团,他们大都是由商人子弟组成,而且是长期跟洋人做贸易的商人组成,他们懂得洋人的心思。

他们可不仅仅是收买几家报纸而已,他们更重要的使命,是用他们的手段,去游说真真正正的利益集团,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在报纸上制造舆论。

曼彻斯特商会,是他们重点游说的对象,他们是以私人身份来的,做的比较隐秘,未必瞒得住英国政府,但是却不容易给人抓住证据。

过去的四大行商之一的广利行卢氏后人卢薛昌,正是负责跟曼彻斯特商会进行公关的主要人物,当然他是以商人名义来英国人的,也是以商人身份拜访曼彻斯特商会的,同时也是以商人身份被曼彻斯特商会奉为上宾的。

卢家在过去也曾是跟潘家伍家并列的大行商,但崛起速度之快比之伍家尤甚。

卢家第一代掌门人卢观恒出身落魄,乾隆年间因生计无着才来到广州谋生,当时的伍家在伍国莹的经营下已经是一个饮食之家,伍秉鉴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富二代,而卢观恒却只能在商铺中打杂为生,一直到40多岁连一房媳妇都娶不上。

机缘巧合他偶然在一次洋人的贸易中做了中间人,从此进入了跟洋人的贸易生意中里,十年之内就发家致富,成立了广利行,并且跟伍秉鉴平起平坐成为十三行总商之一。

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种崛起太快的家族往往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根基不够,说白就是一个暴发户。当卢观恒死的时候,卢家第二代掌门人卢文锦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这跟伍家的衰落一样,除了时代大局势之外,也是因为后继无人所致。卢文锦没有他爹的魄力,仅仅是将家族生意维持,在他的时代,卢家已经不能跟潘家和伍家平起平坐了,沦落成了一个普通的商行。

卢文锦没魄力,倒也不是一个败家子,他将他爹积累的巨额财富,不断的变成乡下的土地,倒是给卢家打下了根基,后来鴉片战争结束之后,卢家就关闭了广利行,全族回乡安然做地主去了。

但卢家过去曾经辉煌过,跟洋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朱敬伦希望利用这些行商的人脉,所以后来他就扶持卢家再次开起了广利行,而重建广利行的,就是卢家的第三代掌门人,卢观恒的孙子,卢文锦的侄子卢薛昌。

卢薛昌不是卢文锦的儿子,而是卢文锦的大哥卢文举的儿子,也是卢家退出商界后,唯一留在广州继续经商的子弟,不过他不再做贸易了,而是转行做起了凉茶买卖,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茶铺,后来他家的凉茶还颇有市场,知道解放之前,才被王老吉兼并。

因为卢薛昌本就是个商人,朱敬伦通过伍家鼓动卢家的时候,卢家就推出这个子弟,重新执掌卢家商业。

而这次让卢文锦来曼彻斯特也是有原因的,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城市,而英国的工业最主要的就是纺织业,卢家过去发家的手段之一,就是基本垄断了跟东印度公司的纺织品生意,而且他们不是卖,而是报销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棉花,因此在这个行当,卢家有经验积累,卢薛昌重开广利行之后,也继续做起了纺织品贸易。

曼彻斯特商会中,势力最大的也就是纺织业商人,他们不但是一股商业势力,在英国这个日益资本化的国家,他们还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英国之所以发动鴉片战争,背后就是这些商业势力的鼓动有关。虽然战争主要保护的是鴉片商人的利益,但是当时以贩卖鴉片为生的鴉片商人组成的印度商会、印度和中国协会,印度协会等团体,跟英国国内的纺织

最新小说: 状元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