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英军登陆尖山咀一带,他们一万兵力中最多能有五千多进入前线作战。
己方军队的劣势是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在哪里登陆,因此必须分散防御,至少分布在尖沙咀、元朗和西贡三个地方,只有明确对方登陆之后,才能汇合。因此任何一路都需要独立抵挡英军直到援军到达。
因此将朱敬伦手下一万两千火枪兵分为三部,一部驻扎元朗,一步驻扎大埔,一步驻扎九龙城,任何一个方向发现登陆英军之后,立刻组织防御,撤离村民,另外两路立刻支援,寻机合围歼灭英军。
至于乡勇作为预备队在后方待命,随时支援前线,并负责后勤运输和伤员救治工作。
计划很好,但也得人配合,朱敬伦一边命令士兵向九龙进发,一边邀请九龙各大乡绅,跟他们商量了一下,这些人很痛快的答应完全服从朱敬伦的军令,甚至文家这种跟深圳河对面的客家人有田地争端的家族,还积极请命去打头阵。
朱敬伦告诉他们说,他们没跟洋人打过仗,一旦打败溃败,反容易冲散了主阵,因此好意心领,同时警告他们,一旦自己的军令下达,那么他们就没有退路,到时候就是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也必须打下去,谁家的乡勇撤了,就找谁家的麻烦。
自称文天祥后代的文家人更是叫嚣着,到时候谁家跑了,就平了谁家宗族,挖了谁家祖坟。文家说完还看看张家。
新田文氏是九龙大家族,历史上号称香港第一家族。黄贝岭张氏与新田的文氏隔着深圳河,对河两边土地一直有争议,历史上械斗不断,张氏人多势众,文氏为了防御,还建了一道2米来高、1米多厚的围墙。
这样相互仇视的家族,在九龙一带十分普遍,这是朱敬伦最为担心的。
“嗯,诸位高义,大敌当前,当通力合作,覆巢之下无完卵,你们之间的私仇先放在一边,等把夷人赶跑了再说。本官丑话说在前面,到时候要是哪家不开眼,就别怪本官辣手无情。口说无凭,叫诸位来,就是要立约为证!”
朱敬伦有些喜欢上刻石勒碑立下乡约这种方式了,因为他发现老百姓就认这个,立约之后大家在给祖先上香发誓,一般很少有违反的。
约条内容主要有,抗敌期间,敢于私斗者,杀无赦,各族不得包庇,包庇者族长连坐;抗敌期间各族听从号令,不从者,除籍,逐出乡里;抗敌期间,哪村那族若有损失,九龙各家共担之,不得借故推诿!
有这三条,朱敬伦觉得就够了,只要他们不私斗,能一起抗敌,这些乡勇能发挥出械斗时候的狠劲,还是能起到不小的作用的。听从号令就不会乱,哪怕只是负责运输粮草弹药,救护伤员也能让正规部队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是有损失的家族,战后其他家族分担损失,这样就不会造成有的村庄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不肯撤退的事情发生了。
之后军事演习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朱敬伦手下县勇进驻三地,跟当地乡勇合作,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选定撤退路线,所有人都动了起来,甚至用空包弹打了一天,搞的对面香港人心惶惶,威妥玛再次登门闻讯,朱敬伦表示只是演习,绝对没有进攻香港的意图,但威妥玛还是颇为不满,认为这种演习本身就是一种敌意。
对此朱敬伦也只能嘴硬不承认了,反正演习是一定要进行的,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安全赌在英国人不会进攻的克制上,双方毕竟有无法调节的利益冲突,除非英国人能放弃割地,或者朱敬伦能放弃守土,不然这场仗迟早要打。
英国人还算克制,最愤怒的时候,也只是派军舰到演习地点的外海巡游了一圈。
朱敬伦也见好就收,只进行了三天演习,亲自查看之后,发现乡勇跟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