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赤会采取什么样的驰援方式,现如今大军已经包围了洛阳府城,那么不长时间,末哥与哈必赤就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情报,若是他们倾巢出动,那将诞生一场罕见的惨烈厮杀。
吴邵刚麾下一共有十万将士,其中两万人驻守在嵩州,守住了大军的后路,这是以防万一的,不能够继续调遣,也就是说,能够征伐的就是八万将士。
从兵力的数量上面来说,蒙军占据了优势。
不仅如此,吴邵刚率领的大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略,就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一方面要卡死固守洛阳府城的蒙军,一方面要打垮前来驰援的蒙军。
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上面,出现了争议,那就是末哥与哈必赤会如何的驰援洛阳府城。
这牵涉到一个作战理念的问题,那就是蒙军究竟是采取防御的战略,还是进攻的战略,从情报署获取的诸多情报来看,蒙军应该是采取防御的战略,不会也不能够在河南路以及开发出一带挑起大规模的战斗,毕竟襄阳府城才是大元朝廷作战的重点。
可是从蒙军的军力方面来看,末哥与哈必赤是有可能挑起大规模战斗的,毕竟蒙古亲王都有着一腔的热血,打起仗来什么都不顾。
与吴邵刚的感觉相反的是,郝经认为末哥与哈必赤会采取防御的战略,将大军死死的拖住,而蔡思伟与张炳辉等人则认为,蒙军会采取倾巢出动进攻的作战方式。
郝经的理由是很明确的,若是忽必烈和大元朝廷采取全面进攻的方式,则不大可能派遣末哥前来指挥这场战斗,由骁勇善战的哈必赤指挥,完全可以,忽必烈之所以派遣末哥前来指挥作战,就是从稳的角度出发。
蔡思伟和张炳辉等人,就是从直觉出发,他们说不出来任何的理由。
争执还没有结束,情报署的情报再次送来了。
这一次的情报更加的关键,就是大元朝廷对于河南路以及开封府城危局的应对意见。
如同郝经分析的一样,忽必烈要求河南路以及开封府城是以稳为主,将宋军死死的拖住,忽必烈和大元朝廷会根据战斗进展的情况,确定是不是继续派遣大军展开决战。
一切好像都不需要争论了,情报是佟卫华从大都传出来的,真实性不用质疑。
可吴邵刚却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足足一天的时间,吴邵刚呆在中军帐里面,将从大都获取的近一年多的情报,全部都看了一边,情报太多,吴邵刚看的很是辛苦。
时间到了子时,郝经、蔡思伟、张炳辉、曹文刚和袁世春等人进入到中军帐。
吴邵刚的眼睛有些红,但神色却是异常的坚毅。
“情报署提供的情报是没有错的,但是我认为,情报的真实,不代表末哥与哈必赤就一定按照忽必烈和蒙古朝廷的要求来做,当他们认为能够打败我们的时候,也是不会失去这个机会的,会全力一搏。”
“我提出这样的想法,有三个理由。”
“第一,哈必赤驻守开封府城已经近三年的时间,负责开封府与河南路的一切事宜,这一次却被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失去了嵩州和陕州等地,其内心的怒火一定巨大,千方百计都想着能够彻底打败我们。”
“第二,末哥也有此等的想法,情报署提供的情报表示,早在几个月之前,末哥就全面负责河南路以及开封府的事宜了,只不过末哥一直都是在大都,没有亲自到开封府城,此番嵩州和陕州的失陷,末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而只要机会合适,末哥一样会想着彻底打打败我们,收复嵩州和陕州,甚至是京兆府路等地。”
“第三,末哥与哈必赤都是蒙古亲王,蒙军作战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