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宋军的控制之下,直接受到威胁的是中原,而且还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关键的地方,要知道这些地方对于汉人来说,都是有着王者之气的。
忽必烈肯定会担心这一点,派遣哈必赤前往开封府城坐镇,一方面能够趁着四川空虚的机会进攻,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护卫中原。
枭雄就是枭雄,看问题和做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不过吴邵刚已经下定了决心,绝不会驰援襄阳,而且会在大战开始之后,毫不犹豫的进攻中原,虽说合州御前诸军等大军的首要目标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但吴邵刚盯住的却是开封府城,这里是大宋的都城,已经失去百余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期盼大宋朝廷能够收复开封府城,可他们等到的总是失望。
拿下开封府城,意味着吴邵刚的威望将达到顶点。
不过达到顶点的同时,也意味着吴邵刚将与蒙古鞑子的主力作战。
京城方面,已经进入到贾似道府邸的四爷,也源源不断的传来重要的消息。
贾似道并未注意到蒙古朝廷的任何动作,其主要考虑的问题依旧是如何增加朝廷赋税事宜,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愈发的依附在贾似道的门下,以求能够保住官职,保住自身地位。
贾似道没有历史上描述的那么不堪,至少其担任丞相的时候,还是想着朝里的事情。
最让人失望的还是皇上,皇上对贾似道的依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平日里根本不过问朝中的任何事宜,什么蒙古鞑子的威胁,什么百姓生活困苦等等事宜,一律不管。
贾似道的迟钝,以及朝廷的迟钝,让吴邵刚大为吃惊。
襄阳即将面临重大的危险,预示着大宋的门户遭遇危险,一旦门户大开,大宋朝廷将面临灭亡的境地,若是襄阳失陷,则大宋京城临安无险可守,直接面对蒙古大军的兵锋。
以蒙军的骁勇,除非是四川的大军出动,否则皇上就算是下诏天下兵马勤王,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可惜那个时候,吴邵刚的重点集中在中原,绝不会前往南方勤王的。
曹文刚曾经提出了建议,是不是知会朝廷,告知蒙军的异动,没有等到吴邵刚做出决定,李庭芝和郝经等人就否决了这个建议。
吴邵刚倒不是不想通知贾似道,只是他对于大宋已经失去了信心,这样腐朽堕落的王朝,就让其自生自灭,挽救没有任何的作用。
大宋朝廷的军队掌控在枢密院,也就是掌控在贾似道的手中,要知道贾似道根本不懂如何用兵,也不知道怎么防御蒙古鞑子的进攻,这岂不是意味着,战斗厮杀尚未开始的时候,大宋朝廷已经处于下风。
进入四月,节度使衙门开始高度忙碌起来。
李庭芝、郝经、李思琦、曹文刚等人几乎每天都在分析情报署送来的情报,对比临安府与大都的情况,观察淮北以及开封等地蒙军调动的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之后,形成了综合的意见,提供给吴邵刚做出最终的决定。
吴邵刚看上去超脱一些,很少关注细节方面的事宜,可其脸上的笑容愈发的少了,严肃的时候居多,这让李庭芝和郝经等人都明白,巨大的动荡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
终于,四月底的时候,重要的情报再次到来。
合丹已经出发前往淮北,蒙古铁骑近五万大军,也开赴淮北,另外两万的蒙古铁骑,则是朝着开封府城的方向开进。
从情报署侦查到情报,以及张文谦提供的情报来看,集中在淮北的新附军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加上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朝廷投入进攻襄阳的大军总人数超过十五万人了,这绝不是一般的进攻,而是对大宋发起的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