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停留在嘴巴上,也不是看几篇励志书就可以实现的,是经历了挫折与痛苦后还能温柔的面对世界,继续奋发前行。谁也没有义务为谁做什么,父母也一样,养到十八岁,义务就尽了。所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是爱心。反之就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既然对方不仁在前,那么谁也不要纠结谁的不义,自此,于悦从内心隔绝了世元的家人,有的只是表面上的客气和礼节性的应答。千宗易说,只有学会接受,你才会比对手更强大。于悦早已接受重病的折磨,而要继续接纳人世间的一切不义,才能看到人性中真心开出的花朵。她相信,一个体面的人,即便深处绝境,也依然是体面的。
闲来无事,于悦逛到了世元QQ空间里,世元一首打油诗赫然在目,“人生有半,何止一半,半又伴,今日重生,君亦携娘子长长久久,相知长安,相拥长乐,相望长生。”揪心往事似在一瞬间荡然无存。女人就是那么容易感动,缺爱的女人犹是。于悦明知父母给予的所有爱护不可能在丈夫这里得到完全体现,她的要求一再降低几乎是无处安放了,最后她明白,世元才是真正的缺爱,他需要女人去教会他怎么去爱,怎么去关怀。世元那样的原生家庭给不了他太多的关注和爱护,他是个放养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什么都独来独往,自作主张。而自己则是个圈养的娃,从小到大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父母的爱护跟随左右,考试考不好,父母会跟老师联系拜访,甚至交什么朋友,到哪里去玩也是在父母的密切关注下进行,不自由的环境下至少能够充分享受陪伴,但也因此形成了容易压抑自己的习惯。坏就坏从小大人们都时刻警醒自己要做的尽善尽美,无私无欲,要与人为善,通情达理,到头来,越追求的和谐美满反而越是一塌糊涂,不懂得为自己想,为自己谋。更糟糕的是,爹妈太溺爱,什么都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利回报,以至于到现在这种状态会百般不适应!于悦明白一切问题背后的根源,只是,童年成长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要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绝逼是个潜移默化的坚持才行。
表姐说,有哪几对夫妻刚开始的时候感情好的,都是吵架吵过来的,时间久了就明白了?。可吵架这种事,吵到后面会吵到绝望。世元纠结不堪的性格不断的刺激着于悦的神经,他把父母请到了世翟家里,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儿子,老人家去谁那边都是应该的。但到了世元这儿,好像一切就理屈词穷了。他觉得父亲病了本该照顾,自己是长子,又是读书人,可为着实际情况,却在这时候把父亲请上去了,在外人看来,这确实不是人子所为,因此,一些不知内情或是妄加揣测的好事之徒便趁机施压,世元不可能在于悦面前诉说自己亲戚的不解,更不会说自己家人的无理,于是他的无名之火时常爆发。于悦皱眉之余,心里反而增强了对他父母的恶感。话语难听之时于悦也会爆发,她的顶嘴通常是一针见血,不说则已,一语中的,能把本质问题都给你揭露出来,不客气的时候连对方内心的想法都一一分析,冷静地像个无关紧要的一个路人甲。那些话让世元暴跳如雷,而她那一副态度更是面镜子,把世元照得无地自容。世元在于悦面前简直就是赤裸裸,心虚才会变本加厉,穷追猛打。别看世元平时话很多,声音又大,真要他讲正事,以理服人的时候,屁都应不出一句来。究根到底就是跟泼妇一样胡搅蛮缠。世元不肯收敛,到最后就是“不忘阶级苦”的自责诉苦大会,什么“我爸妈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买了房子给我,结果连自己都没地方呆……我父母哪里对不起你了,不就是没给你钱吗?你都住了人家的房子!农村人就是好欺负,看人家没退休金没社保就嫌弃人家!“,那样子简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于悦一脸的鄙夷。“哼,我是大错特错了,什么农村人厚道,淳朴?那只是因为他们没见过钱,经济不活跃,物质匮乏……一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