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女生小说 > 两重生 > 第十五章 螃蟹与岩

第十五章 螃蟹与岩(1 / 6)

于悦读研那两年平时有空都泡图书馆,因为自觉身体虚弱,有事没事都会找一些中医古书来阅读,中医分科不叫妇科,叫女科,古人说,“宁治十个男子,不愿治一个妇人”,可见妇人病的麻烦。虽然自己读文言文的功底不算差,但涉及很多专业知识,于悦就束手无策了,只能半疑半猜。知道自己得这个病,于悦并没有因恐慌而大失分寸,她毕竟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起码对此症不至于因一无所知而万念俱灰。

坊间流传癌症是现代病,都是工业革命以来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而事实上,这些年通过影像学技术,科学家对考古发现的古人遗体或动物遗体上进行研究后同样发现了恶性肿瘤的存在,但死因却另有说法,也就是说,很多古人或动物的生命实际上还没等到癌症来终结就已经被其他原因致死了。

“癌”字,是从古代汉字“喦”(yan)字加上一个“疒”字头,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也是一个现代字,《康熙字典》里面是找不到的。喦是岩字的异体字,并与岩同音,直到1950年之前,癌症都是读作我们今天听到的台湾人口中的癌(yan)症。不过,此后咱们大陆为了区别癌症和炎症,将癌字的发音改成了现在的读音。喦字《说文解字》中注:“山崖也。从山,从品。”宋初的徐铉曾经为之做注:“象岩崖连属之形”。直接可以理解成为如同峰峦叠嶂,当然这大自然的险峻之美用在人体里面就没那么美妙了,那意味着无限的延伸,逐级击破。

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关于癌症的记录在中国古医书上也屡见不鲜,只是表达方式略有差异,比如“乳岩”,”乳痈“,“石瘕”等。癌症也叫恶性肿瘤,既如此,便有了良性肿瘤的分别。癌症,首先是瘤。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两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瘤的分类记载。所提到的“肠覃”。“石瘕”、“积聚”都是指肿瘤。并记述了肿瘤的病因、症状和治疗,而且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晋书.景帝纪》载有割除目瘤、即司马师“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说明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医学家已能割治肿瘤。这在世界文献中也是最早的记载。其后在《诸病源候论》以及诸多医书中都有肿瘤的相关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一段描述的正是乳腺癌的特征。于悦在孕期四五个月的时候,洗澡过程中无意间摸到的绿豆状硬物,不痛不痒不移动,完全没有感觉,直觉上能知道它从深处长来,癌症是恶病,而大病起于无形,它总是轻轻地来,不知不觉,极易被忽视。

《肘后备急方》指出:“若恶核肿结不肯散”,“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日石痈”等描写乳腺癌的石样硬度,成为我国医学文献中乳岩命名的起源。《诸病源候论》记载:“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疽也”,均符合对乳腺癌中橘皮样水肿的描述,成为后世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基础。《妇人良方》的描述尤为详尽:“若初起,内结小核,若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峻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十分符合乳腺癌的晚期表现。于悦在医院呆了这么久根本没有见过乳腺癌晚期病人,这家医院有个特点,对晚期癌症病人或者年龄较大的(70岁以上的看病人身体情况)一般会采取姑息疗法,即定期复检,不必手术化疗,提倡与癌共存,而且会特别强调病人自我调节心态和家人积极暗示的关怀。于悦对乳腺癌晚期的了解也限于网络图片而非亲眼目睹。

到宋代时出现的《卫济宝书》(1170年),

最新小说: 玩家角色扮演卡[无限] 喜欢太监怎么了 猫又不想让二传知道喜欢的是他的托球 娇蛮摘月亮 位面小卖部经营日常 公主今天想篡位了吗 祖传玉佩送老公了! 怀崽王爷住进我的空调房 阶上春漪 [火影]佐樱黑穿越成春野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