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们都等着听他颂经呢!以往早上用完斋饭之后,都是二师兄颂经,自从十二年前悟空把主要的经藏都学会了之后,他就成了二师兄不在时的颂经者,又或是大牌出场前的垫场表演。
进去的二师兄像是换了一个人,刚刚愤怒的表情消失不见了,变得宝相庄严、虔诚无比。先是同样走完一遍流程,二师兄盘坐在蒲团上闭目调息,渐渐呼吸越来越细,越来越绵长,坐在原地看着的悟空感觉二师兄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似乎正在融入到这片天地里一般。意识里的二师兄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就在悟空感觉里升出一丝要去抓住他的时候,只见二师兄自然而然地拿起木槌,轻轻地敲打在木鱼上,声音传来,如当头棒喝一般,顿时悟空心里的那丝烦躁感消失了。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同样的经文,同样的清灵空远,刚开始听不出有什么不同。可渐渐的悟空和寺里僧众们,在意识里都感觉到了其它人的存在,感觉到他们愉悦的身心,自己的感觉加上别人的感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境悟——因别人的愉悦而愉悦,分享自己的愉悦以令别人愉悦,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种自我身心的升华,使吾等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二师兄就是有这种本事!不管他长得多猥琐,不管他嘴多毒,可在颂经上却是悟空见过的第一人,要不荆国皇帝也不会隔段时间就叫他去皇宫里颂经了。
“听明白了吗?”二师兄站起身向佛像拜礼完毕后,走到还一脸沉醉表情的悟空面前问道。
“没有。”悟空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听二师兄颂经,多大的定力都会陷进去,只会留下身心那种愉悦的感觉。至于二师兄一直提示自己注意的发音、节奏什么的根本就听不见也记不住。
“你脑袋里装的是石头吗?学颂经时要把身心放空,不要被颂经声和经藏内容左右,听经用得着你吗?只要你二师兄我愿意,听经的可以把咱们弘佛寺挤平了。”二师兄又开始给悟空做脑部桑拿了。
“阿七,这次听出来了什么规律没有?”低头不语、乖乖受教的悟空在自己的意识里与阿七开始交流。自己因为拥有情感,很难做到像二师兄说的那样身心放空,可阿七不同,他只是个程序,最擅长这种冷静客观的规律分析了。
“音频已记录,但因资料不足,无法进行分析。”还是那句听了无数遍的公式化回答。十年里录了几千条音频还分析不出规律来?那二师兄为什么还要他注意节奏、韵律?难道真的只有天才如二师兄才能这般天马行空、信手拈来?
悟空从不怀疑二师兄会骗他!自从皈依佛门后,二师兄所持戒律中就有不妄语,就连用他那如簧巧舌说得天花乱坠、引得信徒蜂拥的话也没有半句假话。这不得不说是一门技巧或者说是学问,他问过师傅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师傅回答得莫测高深;不死心的悟空后来直接问了二师兄,二师兄的回答让他茅塞顿开:必须得会察言观色,然后说出对方最喜欢听到的实话。
比如一个富翁来问你,嫁给他的女子是喜欢他多呢还是喜欢他的钱多!如果看出这个富翁其实是喜欢这位女子的,你就回答:“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施主若真心爱她、敬她、呵护她,还用愁她不喜欢施主吗?”于是这位富翁就会高高兴兴地送上香油钱。
同样的若你看出这个富翁其实已经厌倦了这位女子,只是想在你这里寻求支持或解脱,你就回答:“请施主扪心自问,有何地方吸引此妙龄女子对你投怀送抱?”
如果看不出对方的心思,或者说对方自己也说不准喜欢不喜欢,你就说“观施主也是身具大智慧之人,胸中自有丘壑,但依本心行事。”
其余的就让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