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3 / 6)

至还思考起了如何让神鬼彻底匍匐于王权之下。

毕竟神鬼不可知不可见,君王能借神鬼宣扬天命,百姓也可借神鬼挑事造反。

民间的各类神鬼,包括解读神鬼之意的神婆、巫女数量还是太多了。这事还得找时间和弟弟商量,希望弟弟能给他想出一个好主意。赢子楚出言打断了他的思考:“这神鬼之说既是政你提出来的,可有具体施行之法?”

最重要的是快,不然征讨东周国的大军都要凯旋了。对此嬴政早有腹稿,不疾不徐说道:“《易·系辞上》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今我咸阳据渭河,相邦抵近洛邑后可见洛……“好好好,政你这个主意好,甚妙!"听了嬴政的建议,赢子楚欢喜得连声称赞。

当大老板最喜欢的就是这类下属,不仅能洞察问题,还能给出稳妥高效的解决办法。

相传龙马负图,神龟负书,龙马形象众说纷纭,但渭水是大秦疆域,他有无数种方式生造出一只“龙马”。至于出书的洛水,乌龟可是相当好找的。嬴子楚兴冲冲地回到座位上,提起笔给领兵在外的吕不韦写密令,要他务必把事情办得圆满轰动些。这样即便在东周国中仍找不到九鼎,大秦也能继承厝室的天命。

只是这写着写着就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的确称不上知子莫若父,可出于君王的基本素养,他对两个儿子的性情是有着基本认知的。

长子性格刚强直接,行事大刀阔斧,几乎不遮掩,很容易得罪人。而次子圆滑通达,喜欢层层铺垫推进,即便事情办不成也能混个交情。兄弟两个完全是处在两个极端,却又正好能相互补充。今天长子的这个行事风格,就很像次子。次子必定深度参与其中,甚至很可能就是主谋。

但赢子楚没有挑破此事。

甭管这个主意背后的分工如何,只要是从长子的嘴里讲出来,那就是长子的功劳。

这和君王驾驭臣下,臣子的功绩都是君王功绩组成部分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今有关王位承继的异声消失,两个儿子也分工明确,遇事会一起商量,可以说是局势大好。他又没得疯病,才不会选择挑破,激起长子的争胜之心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不过既然想到了次子,赢子楚也就顺便问上一嘴:“为父听说成蟜府上很是热闹,你又常去,可否告知为父他又在鼓捣些什么?他通过考试选出来的那批门客表现如何?其中可有无真才实学者?”连着三个问题听下来,让人非常容易认为赢子楚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好父亲,生怕儿子吃亏上当走弯路。

然而嬴子楚自己知道,前后两个问题都是掩盖的幌子,只有中间那个才是他真正想知道的。

如果次子轰轰烈烈地搞出的门客考试效果很好,那么他能不能把这种选拔方式扩大到国家层面呢?

在成为大权在握的秦王后,嬴子楚飞速且深刻地感受到了商君法的弊端。其中最令他头疼的就是人才匮乏。

这个人才匮乏并不是指咸阳城这个朝堂中枢,而是各地方郡县,尤其是那些通过战争,在新获取土地上建立起的郡县。在诸国之中,秦国人口数量本就不占优势。又因为地处偏远,远离文化中心,基础教育水平也是相对落后的。

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采取奖励耕战,让百姓只有军功这一条晋升之阶的办法,导致文化短板进一步被凸显,出身秦国本土的官吏一直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尽管昭襄王在执政中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增设学室(官办文吏学校)数量,放宽入学室者身份限制,但和军队攻城略地的速度相比,仍旧是杯水车薪。而且学室所培养的是精通法律与文书的吏员,适宜充做具体运作的骨架肌肉,而非拥有前瞻性,能够当机立断的大脑,强行匹配只会两败俱伤。于是尴尬的局面就出现了。

秦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但因为秦国本土官吏的培养速度跟不上,

最新小说: 轮回塔 安格荣耀 星轮之星空之主 浮天之上 朝生暮死蜉蝣命,今日方知仙是仙 觉醒至尊灵体,第一剑先斩退婚妻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克苏鲁版牧场物语 炎神之录 穿到ABO世界不做恋爱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