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很明确。”廉默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面临着有组织的资源掠夺行为。传统的人工防护已经无法应对这种威胁,我们需要更先进的防御系统。”
“我有一个想法。”比奇举手发言,“我们可以设计一套自动化的防御系统。利用机器人巡逻和智能监控,全天候保护回收站的安全。”
这个提议立即引起了热烈讨论。虽然地穴族在生物技术方面很先进,但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经验相对有限。大多数族人对机器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简单的自动化设备层面。
“机器人防御系统的技术难度很高。”一名资深工程师提出疑虑,“我们需要解决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系统等多个技术难题。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吗?”
比奇信心满满地回答:“虽然挑战很大,但我们有独特的优势。”
如果能够将地穴族先进的生物技术应用到机器人设计中,确实可能创造出独特而强大的防御系统。
“比奇,你来详细说说你的设计思路。”廉默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
比奇站起身,在白板上画出了初步的设计概念:“我设想的防御机器人分为三个类型:巡逻型、警戒型和作战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巡逻型机器人主要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它们体型较小,移动灵活,配备先进的传感设备,能够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自由穿行。
“巡逻型机器人的核心是传感系统。”比奇详细解释道,“我们可以在机器人上安装特殊的传感器,让它们能够检测化学气味、生物电场和其他环境变化。这样的传感能力远超传统的电子设备。”
警戒型机器人则负责固定点位的监控和防御。它们体型较大,配备强大的监控设备和通讯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大范围区域的安全状况。
“警戒型机器人可以作为整个防御网络的节点。”比奇继续说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回收站的监控网络。任何异常情况都会被及时发现和报告。”
作战型机器人是整个防御系统的核心力量。它们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能够在遭受攻击时主动反击,保护重要设施的安全。
“作战型机器人的设计最为复杂。”比奇的表情变得严肃,“它们需要具备自主判断能力,能够区分威胁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设计方案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是动力系统:传统的电池技术无法满足机器人长时间工作的需求,而地下环境又限制了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使用。
“我们可以使用热能能源技术。”比奇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机器人搭载微型的反应器,携带热能能量。”
这个想法虽然新颖,但技术实现难度极大。反应器的小型化、稳定性控制、能量转换效率等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巡逻型机器人开始。”廉默做出决定,“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开发更复杂的型号。”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比奇带领技术团队全力投入机器人研发工作。实验室里日夜灯火通明,工程师们为每一个技术细节反复讨论和试验。
第一台原型机器人的制造遇到了无数困难。机械结构的设计、生物组件的集成、控制系统的编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调试和优化。
“动力系统还是不够稳定。”负责能源系统的工程师向比奇汇报,“反应器的能量输出存在波动,有时候会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比奇亲自检查了能源系统的设计:“问题出在反应器的温度控制上。我们需要增加一个调节机制,让反应器能够自动调节工作状态。”
控制系统的开发是最复杂的部分。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做出判断和决策。但地穴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