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古怪的想法。
“比你《论透皮仪的十八种非正经用法》高级多了。”小灵白他一眼,脸上却带着笑意。
国际团队很快响应。林澜不仅批准了纪录片拍摄,还协调总部派出一支小型摄制组,同时邀请三位国际异能研究专家来实地考察。
考察日当天,社区中心热闹得像过节。居民们穿着整齐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迎接专家们的到来。专家们戴着耳机,一边听讲解一边翻资料,眼睛里透露出专注和好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听完张婉介绍“音乐疗法与家庭情感共振”的案例,突然摘下眼镜,揉了揉眼角,他的眼神里满是感慨。
“我在瑞士做了三十年数据模型。”他声音低沉,仿佛陷入了回忆,“可从没人告诉我,一首老歌能让一对吵架三十年的夫妻,重新牵手散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人心的力量。”
另一位专家盯着居民手绘的“情绪日记”,上面画着笑脸、乌云、还有跳舞的小人,那些简单而生动的图画仿佛在诉说着居民们的喜怒哀乐。他忍不住问“这些真的能作为研究依据?感觉太随意了。”
“当然。”小灵指着一页画着月亮和饺子的日记,眼神里充满了敬意,“这是张奶奶的。她说那天全家团圆,她贴着贴片听《月亮代表我的心》,心跳特别稳。她说,‘心定了,异能就不乱飘’。这就是我们项目最真实的效果,这些情绪日记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
专家们沉默良久,最后那位老教授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技术可以复制,但人心不可建模。”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消息传开后,质疑声也来了。某国际论坛上,一位知名异能学者发文质疑“这种‘温情路线’只是短期心理安慰,缺乏长期可复制性,不应作为主流研究方向。我们做科研,需要的是严谨的数据和可推广的方法。”
陈风看了文章,转手就发到协调会群聊“有人觉得咱们是过家家,觉得我们的方法不够科学。”
阿飞秒回“那咱们就玩个大的,用事实说话,让那些质疑的人闭嘴。”
他们决定把“中秋月圆计划”提前上线,并向全社区开放报名。同时,联合国际团队发布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对照研究报告,附带居民访谈视频、生理数据曲线、甚至还有李大爷打太极时的红外热成像图。那红外热成像图上,李大爷身体的热量分布清晰地呈现出来,与音乐播放时的生理变化相互印证。
结果,报告上线三天,点击量破百万。海外异能社区开始热议“东方情绪管理哲学”,有博主做了个视频,标题是《他们用一首《茉莉花》治好了焦虑》,播放量飙到两百万。连某国际健康组织都发来函件,表示希望引进该模式进行本土化试点,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独特的疗法。
林澜在一次视频会议中笑着说“你们现在在国外的代号是‘the&nbp;ja**ine&nbp;grup’,这个名字充满了东方的韵味。”
“茉莉花组?”阿飞乐得直拍大腿,“这比‘冷傲天’好听多了!咱可得对得起这个名字,做出更多的成绩。”
陈风却注意到,林澜身后,墙上挂着一幅新贴的流程图,标题是《跨文化异能干预标准草案(初版)》,而在“核心原则”一栏,赫然写着“尊重个体叙事,技术服务于人”。他看着那行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和他们一直坚持的理念不谋而合。
他没说话,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几天后,纪录片第一集剪辑完成。片名叫《心跳的节奏》,开头是小灵坐在社区长椅上,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衣服,头发随意地披在肩上,轻声问一位老人“您觉得贴片有用吗?”
老人想了想,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说“有用啊。以前我一着急,手就抖,现在听着音乐,心就慢下来了。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