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一十二章:杨嗣昌

第二百一十二章:杨嗣昌(3 / 4)

天子颇为意动。

北地的建奴内部的情况并不是什么秘密,如今的建奴看起来虽然凶狠,但实际上内部比起昔日隆庆年间的蒙古诸部其实好不了多少。

和俺答统治下的蒙古诸部一样,建奴在军事同样强盛,但是内部之间却是并不相和。

建奴内部实行八王议政之法,黄台吉虽然窃国称帝,名义上为建奴之首,但是也受到诸多的制衡,其内部仍然有众多不服其管教的势力。

只需要效彷隆庆之时的俺答封贡暂时稳住北方的建奴,再实行分化打击之计,要不了多久建奴的内部多半生乱。

就算黄台吉能够暂时稳住部内的局势也无妨,北面的建奴迟早是要收拾的,但是现阶段真正的心腹大患还在内部。

开边市,封名号这些根本就没有多少实际的损失。

九边是什么情况,杨嗣昌如今清楚的很,他掌管兵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大半的事务。

而且当初他父亲还在世作为三边总督之时,杨嗣昌也从他父亲的口中听到了诸多的秘闻,九边上有不少的商人都在暗中和蒙古还有建奴做着生意,卖国求财。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开放边市,让国家来赚这个钱,反而还能多了一份收入,缓解如今国家的财政危机。

只是……这大明的朝堂之上终究不是他的一言堂……

六月的时候,内阁首辅孔贞运罢归,由刘宇亮代为内阁首辅。

杨嗣昌也在同月晋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才终于是成为了阁臣。

虽然如今崇祯对杨嗣昌器重无比,但是在和谈这一事上,天子却是迟迟未有开口。

杨嗣昌极力劝说天子把握时机与清和谈,接连上疏批评言官不顾兵部处境,只会空言误国,请求“圣鉴允行”,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

但是最后所有的奏疏全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的批复。

而杨嗣昌自己主持和解的事情,也引起朝臣激烈非议,引来了大量的弹劾。

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以他夺情入阁为由,对其不断攻讦弹劾,甚至在奏疏之中直呼其名,以猪狗、人枭等词谩骂羞辱。

七月五日之时,也就是前几日,天子召内阁及诸大臣于平台议事。

和解一事果然遭遇了经延日讲官黄道周等人的口诛笔伐。

平台争辩之时,天子虽然袒护了他,也让他赢下了争论摆脱了弹劾。

但是赢下了争论,摆脱了弹劾又能如何,杨嗣昌在意的根本不是这个。

朝议汹汹,天子退缩了,没有再对和谈表示任何明确支持,和解之事就此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原点。

杨嗣昌揉了揉有些肿胀的脑袋,当他将目光移动到桌面之上的舆图之上时,原本就有些胀疼的脑袋疼痛感不由的又加剧了几分。

他作为总督之时,与陈新甲曾共事过许久,他知晓陈新甲的才能,所以才推荐了陈新甲。

只是陈新甲却是难以代替卢象升的作用。

卢象升的性格颇为顽固,和孙传庭倒是有些相似。

但陈新甲并不能完全替代卢象升,陈新甲的能力比起卢象升确实要逊色不少,而且新官初任,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对于手下的军将和防线也不甚了解。

眼下和解无望,秋日将近,建奴只怕又将要寻机南下。

如今这几乎已经成为了筛子一般的九边,如何能够拦得住那些如狼似虎的建奴甲兵。

到时候建奴大军南掠,自己若是不能解决问题,势必动摇威望和根基……

“唉……”

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杨嗣昌闭上了双目,眼下的时局正在不断的恶化,但是这么久以来他所做的一切,却全然都是徒劳。

……

明廷的京师吵的沸沸扬扬,与建奴的议和之举终究未能

最新小说: 神境之风云天下 诡律禁区 昼夜新婚 名义:高玉良女婿救场,逆风翻盘 开局签到天人修为,创建无上神朝 不止于夏 开局混沌体,我的宗门过分谨慎 换嫁大荒地?大小姐随军被偏宠了 贤后系统,但绑定我爹 御兽:从天灾降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