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卫王府的车驾来到周家,将齐政接到了卫王府邸。
卫王所在的房间中,此刻人还不少,七八名跟着巡视队伍去往江南各地的寒门士子也列坐其中。
瞧见齐政的身影,卫王笑着起身,“齐政,快来,品评一番大家交上来的成果。”
见卫王如此态度,又听得他这般言语,出去历练一番的一帮士子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几分不服。
齐政的文才他们见识过,的确比他们厉害,这个他们是绝对服气的。
但如今的他们,在见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自觉也是脱胎换骨了。
他们才不相信,在具体的实务之上,齐政能有远超他们的能耐。
齐政笑着坐下,从卫王手里接过一本本册子。
他先打开第一本,扫了一眼,“这是走的浙江湖、嘉、杭一线,内容还是颇为翔实的,已经没有什么之乎者也的空谈了,殿下的用心,还是得到了回报的。”
卫王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下方一个年轻人便直接开口道:“齐公子,殿下既让你点评,在下也想听听你有什么真知灼见?”
卫王和齐政皆是一愣,没想到会有人跳出来说这种话。
卫王旋即反应过来,在齐政替他出谋划策办下大事的时候,这帮年轻人都在程府闭门造车,着实不知道齐政的本事。
想到这儿卫王正打算呵斥,齐政却朝他摇了摇头,然后对那年轻人扬了扬手中的册子,“所以这本是你写的?”
年轻人傲然点头,显然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
齐政看向卫王,“殿下,方才的话,在下乃是客套居多,只是方向对了,但若论及实际,此文乏善可陈,顶多鸡肋而已。”
卫王挑眉,配合着齐政的言语,惊讶道:“哦?”
齐政看着勃然欲怒的年轻人,“不服?那我便与你说说。”
他随手翻开,“就拿你写杭州这一段而言,手工之业兴盛,这是你的原话,然后呢?”
年轻人一愣,“什么然后?”
“手工之业,凡百十种,具体兴盛的是哪一种兴盛?其兴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家家户户皆从事此业,还是各方相关行商皆汇聚于此互通有无,还是天下此业大师皆生于此技术冠绝天下?是官营手工业兴盛,还是私营手工业兴盛?若是私营,大致每一户是何等规模?有多少生产工具?其产出的成果是以何种方式分销往何方?盈利几何?”
那年轻人登时面色一变,其余几个也都默默低下了头。
“又如这句,杭州之地,依托运河,人烟稠密,商贸繁盛。然后又没了,你这句话放在苏州头上难道就不成立吗?商贸繁盛,主要经营的货物是什么?可曾走上码头亲自调研询问?人烟稠密,是本地土著居多还是周边人口及各地商贾居多?双方所占人口总数各有几成?这当中又有多少是商贾?”
“再比如这一句,各地均有物产,声名著于当地,皆汇聚于杭。物产具体是什么呢?据我所知,江南各地的市镇专业化程度颇高,药材集散地、布加工地、生丝出产地等等,这些具体的内容,你的这篇文章之中又可有列举?”
“你这上面,看似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堆,也自以为言之有物,但实则跟着队伍走了一遭,所得到的东西,找一个熟知江南的人便能张口说出,那你实地调研的优势又体现在哪儿?”
一个个问题,问得那年轻人目瞪口呆,嗫嚅半晌,嘴硬道:“这这.穷究这些有何意义?”
“有何意义?”
齐政冷哼一声,“倘若你若今后身为一地父母官,对辖区之情况,也是了解得这般马虎吗?不懂当地之实务,你如何知道你执掌一地该如何施政,能利用哪些情况而事半功倍,又将损害哪些方面的利益,面临来自哪些方面的阻拦?”
“又如殿下,若要坐镇中京,了解一地之实情,或是做什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