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1 / 5)

两个月后。

时值七月,桐江上雨幕垂络,水面有如轻纱折皱,映得两岸青山愈发空濛。

漫长的梅雨还未过去,即便备了冰盆,船里仍是闷热得紧。

林锦程晨起便出了舱房,一手打伞,一手扇着蒲扇,在舢板上吹风。

身后传来脚步,林锦程头也没回,懒散开口招呼,“乐之起了啊。昨夜都醉得走路打摆了,我还以为你要睡到晌午呢。”

少年宿醉一夜,眼皮还肿着,有些不好意思道:“锦程兄酒量太好,莫笑我了。”

来人本名原叫冯乐之,是衢州冯家主支的幺子,刚过十八,只比沈不器小一岁,正在准备乡试。

林母同冯家算是远亲,虽说血缘算不得亲,但上一辈私交很是不错。

故而两家虽一个在绍兴、一个在衢州,小辈却常有往来。

冯乐之凑近了些,小声问他:“锦程兄,你那位表弟怎的兴致不高?我瞧着一连几日,他都躺在船舱里,昨夜连酒也未碰过一滴。”

林锦程摆摆手,“这天又闷又潮的,哪还有什么兴致,许是他晕船吧,你玩你的,别担心。”

见他满口无事,冯乐之若有所思点点头,不再询问。

这位“表弟”,自然就是沈不器。

此番本是沈不器准备巡按衢州,林承宗见自己儿子整日在衙门晃荡,看得实在心烦,便叫他干脆与沈不器同去,也好互相之间有个照应。

而冯乐之恰巧在绍兴书院里读书,暑热渐起,书院也放了假,林家舅母念着路上有人照顾,干脆叫三人同行。

只是冯乐之尚未入仕,平日里玩心也重,并不知晓眼前这位沈三郎、沈含章,就是如今名震浙江的巡按大人,沈不器。

自打月前,沈不器以一人之力,接连掀翻浙江半个官场,其巡按的名号便在江浙传开了。

来浙江不过三五月,一个未经庶务、未及弱冠的探花郎,便靠一本账册、两张尸状、三具尸首,以雷霆手段,重审王攀意外溺死案,检举官员假造尸检证词、受财枉法、侵欺钱粮、贪腐放贷、洗改公案、渎职失责等一干罪名。

奏折上京,宫中震怒,圣上钦准沈不器提刑审问,凡五品以下罪臣,依律就地处置,五品以上者,则押进囚车,槛送京师。

一时之间,邢狱里关押的不再是盗贼匪徒,而是从前宝马香车、风光无限的诸位大官小吏。

而沈不器这个名号,也霎时在朝中传开。

从前不屑一顾者、心存怀疑者、乐见好戏者,无不转变嘴脸,纷纷称赞圣上慧眼识才、英明决断,沈家世家底蕴、教子有方,巡按大人英雄少年、前途不可限量。

就连沈父也写来书信,话里虽都是劝诫敲打他戒骄戒躁、不可颟顸自大、得意忘形的话,可行文仍不掩喜悦与骄傲。

外头盛赞如此,沈不器却殊为烦闷。

原因有二。

一来,巡按职低权重,又是要如刀尖剖开地方腐肉的活儿,名声越响,越叫人忌惮,越不便他调查审案。

二来,王攀的案子远还没有结束。

虽说王攀之死从意外溺水,翻案到青焰帮凶杀命官、挑衅朝廷,浙江按察司假造证据、审案不明、欺君罔上。

可圣上却有一事不满:王攀的死因明了,那王攀的钱又去哪儿了?

或是说,皇帝的钱,去哪儿了?

就在浙江上下一半官员或停职待参、或押上刑场、或送往京师之际,案子眼看就要了结之时,圣上忽然加急送来一封密信。

信中说,王攀死后归之于公的私产清点完毕,与五年来王攀为朝廷赚取的矿税,对不上账了。

是为何意呢?

王攀身为矿监税使,在江浙运作五年,明账上为圣上内库搜刮了价值数以百万两的矿税,可谓一大功臣。

可既是功臣,便要顶住骂名办事;想好办好事,手里

最新小说: 离婚第三年,渣男说他后悔了 弹幕护体!妖女今天也在努力洗白 婢女扶瑶 原神冒险家青川 我,大楚最狂太子 五旬老太在八零,干翻全场渣夫逆子! 作为武者,会点仙术很正常吧! 八零:不孝儿女都跪下,你们亲爹重生了 海贼:情圣四皇,从离开万国开始 我妈管粮我管账!荒年赚个金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