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前后两世的记忆碎片,终于像走马灯一样不断旋转着拼合到了一起。
也让他彻底破开胎中之谜,意识到了自己目前凶险至极的处境。
看着前面的那一条王船,不由悲呼出声: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爹,你糊涂啊!!”
事实上,眼前这一副“送王船”的诡异场面,归根结底正是出自大昭王朝颁布的那一道“海禁”诏令。
大昭严令禁海,可他们采水王家却偏偏生在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离开大海就难活的闽州治。
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船户贱籍,家传【采水法】世代担任水班职官。
也导致王家子弟大多横死江海。
父亲王锃年轻时受不住穷困,无视海禁,和几个乡人、同宗兄弟偷偷下海经商,成立了五峰旗武装海商集团。
从加入当时堪称世界贸易中心走私天堂的双屿岛起家。
历经火长、管柜、船头、管哨等职位,靠着超绝的手腕和身上的职官法位【白水郎】,在遍及东海、南洋诸国的国际贸易中飞速积蓄实力,竟一步步成为了东南海商的总盟主!
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海上王国东海国。
若在这大昭王朝的陆地上,别人大可以叫他一声王船主、王管柜。
可一旦到了海外,他却是在瀛洲称王建制,辖制东海三十六岛夷,坐拥战船数千,部众数十万的堂堂靖海王!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位当世最强水班职官虽然犯了海禁,却从来没有像其他海盗那样袭击过大昭王朝沿海。
反而年年派人带着厚礼游说地方官,承诺按四时节令上供。
只要朝廷答应开放海禁,给那些以海为田的采水人一条活路,为渔民、河工、水手、疍民、九姓渔船等等消除贱籍,他这个东海王什么条件都能谈。
可以说心心念念都想要受朝廷招安。
此后,他不仅扛起采水人中“互市派”的大旗,还主动出击帮助朝廷剿杀那些内外勾结,杀人放火的“寇掠派”海盗团伙。
过去三年,吴州、闽州两大州治的海疆防务皆由他靖海王“代管”,整个东海大致风平浪静,没有出现任何一起能捅破天的大案。
沿海商贸也日渐繁荣,从贩夫走卒到衙门里的老爷们全都发了大财,真正做到了“与人同利,为国捍边”。
直到月前,这位“互市派”盟主又大举出兵,与大昭水师一起格杀了不服王化的“寇掠派”首领【天差平海大将军】徐海。
借此向朝廷交出一份厚厚的投名状后,终于得到了一纸招安旨意。
可惜,这位最强采水人想要当大昭顺民的一腔热血,只换来了朝廷背信弃义的...埋伏诱杀!
三天前,带着少量护卫受邀登陆的靖海王,不仅没能成功上岸,反而因为自己太过天真,轻信朝廷,额外搭上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只有独子王澄侥幸没死,暂时活到现在。
王澄回想起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心中依旧愤懑难平:
“您为什么要对招安和解除海禁这么执着呢?您是东海王,不是及时雨啊!
朝廷的反应也十分不对劲。
那些大老爷都是从科举里千军万马杀出来的人精。
他们难道不清楚,贸然杀掉一个严守规矩,还心心念念想要被招安的东海王,不仅平不了东海,止不住海贸,反而会制造数不清的海枭巨寇吗?
等父亲麾下的那些义子、二十四将、三十六猛,加起来几十位身怀异术绝活的大船头纷纷自立,必定不会再跟他们讲什么狗屁规矩。
也再也不会相信官府的任何承诺,只会血战顽抗到底。
五峰旗之外,不知道多少海商、采水人会放弃幻想,彻底从互市派转变成寇掠派。
这次大昭沿海恐怕是要真的遭殃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到底想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