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忧虑。
刘备站在床边,似乎还在思考着什么,他的眉头微皱,显然内心正经历着一番挣扎。伊籍见状,心急如焚,他快步上前,一把将刘备挂在床前的外衣取下来,迅速地往刘备身上套。
刘备被伊籍的举动吓了一跳,但他并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接过外衣,仍然犹豫不决地说道“未辞景升,如何便去。”
伊籍见刘备如此优柔寡断,心中更加焦急,他连忙解释道“若去辞行,必遭蔡氏兄弟加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刘备听了伊籍的话,心中一紧,他知道伊籍所言不假。蔡氏兄弟一直对他心存敌意,如果他去辞行,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考,刘备终于下定决心,他向伊籍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先生之恩,日后必报。”
说完,刘备转身吹灭了蜡烛,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他趁着黑暗,快步走到门口,猛地拉开门,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蔡瑁带领着士兵们匆匆赶来,他们冲进房间,四处搜寻,但房间里空空如也,根本不见刘备的踪影。
“何人走漏了消息,刘备跑啦,快快去追!”蔡瑁怒不可遏,他大声吼道。
“是!”士兵们领命后,迅速分头去追。
蔡瑁在房间里焦躁地走来走去,他一边踱步,一边思考着刘备可能逃跑的方向。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案几前,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线索。
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竹简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首反诗。只见那字迹苍劲有力,犹如游龙走蛇,每一笔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情感。
诗的内容如下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写完之后,蔡瑁小心翼翼地将这卷写有反诗的竹简拿起来,仿佛它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然后,他快步走到刘表面前,毕恭毕敬地将竹简呈递给刘表。
刘表接过竹简,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瞪大了眼睛,紧盯着那几行字,仿佛要把它们看穿一般。过了好一会儿,刘表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将竹简摔在地上,怒喝道“如此无义之徒,我誓杀之!”
蔡瑁见状,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装作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附和道“姐丈所言极是,刘备这等逆贼,实该千刀万剐!”
刘表在屋里来回踱步,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然而,当他走到那卷被摔在地上的竹简前时,却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缓缓弯下腰,将竹简重新捡了起来,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字迹。
刘表看着竹简,眉头微皱,摇了摇头道“我与玄德相处多时,深知他为人忠厚,不曾见他有作诗之才。”说罢,他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
蔡瑁听后,赶忙走到刘表面前,谄媚地说道“姐丈,正所谓人心难测啊。刘备此去,犹如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
刘表闻言,心中略作犹豫,他深知蔡瑁的话不无道理。然而,他毕竟与刘备有过一段交情,对于是否要立刻捉拿刘备,他还是有些迟疑。
蔡瑁见刘表犹豫不决,连忙趁热打铁,进言道“姐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时不速往新野捉拿刘备,更待何时?以免夜长梦多,后患无穷啊!”
刘表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可造次,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蔡瑁满脸焦急地对刘表说道“姐丈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一旦错过,恐怕就再也没有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似乎对这个机会充满了渴望。
刘表却瞪了他一眼,似乎对他的急切有些不满。蔡瑁见状,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叹了口气说道“唉,今日若是放虎归山,日后必定会追悔莫及啊!”
然而,几天后,刘表却突然又给刘备送去了一封书信,信中邀请刘备代替他来主持襄阳的丰收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