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ye
":
"iage
jeg
",
"source
":
"er
",
"web_uri
":
"novel-ic-r
2481da5931ca22983117c42bb1dc5d0f
",
"width
":799,
"height
":799}
"alt=
"
"
css=
"ictureDesc
"grou-id=
"3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青铜器,编钟是可以敲响的,音律很准
div方兴庆,1942年出生于烟涧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方兴初年轻的时候手就非常巧,帮乡里乡亲打个桌椅板凳、柜子啥的,甚至还可以帮村民做一些耕地的用具,反正只要让他看上一遍东西的制作方法,他就能做出来。
有一天下地干活的时候,方兴初发现了一面铜镜,它的表面已经在岁月的摧残下,变得残破不堪,甚至还出现了一道大的裂缝。方兴初非常喜欢这面铜镜,成天琢磨着怎么把这玩意修补好,媳妇告诉他,你都不如融打点东西,方兴初舍不得。
就这样方兴庆一边自已琢磨,一边找了一个铜匠取经,感觉自已可以修修试试了,他便准备对青铜镜修复下试试。但当他把青铜镜拿到手里,准备开始修复的时候,他的心里却又打起了鼓,担心自已的失误,可能会将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物给破坏掉。
就在这时,他却灵光一现:“要不直接仿造一面青铜镜试试?”
想到这里,方兴庆找来两位“专家”,路治群是个年轻的木匠,刘克铎是位老银匠。一个擅长雕刻,制作模具,一个擅长在器具上修修补补。三人就这样,几经翻转,终于做出了一面一模一样的青铜镜。
当时是60年代,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吃饱肚子是首要任务,方兴初的老婆见方兴初为了面破镜子,开始不务正业了,天天骂他。方兴初一来气,拿着后做的这面镜子就去了城里。
要知道烟涧村属于洛京,即便在60年代的时候,除了文物商店,也还是有几家老字号古董铺子的,比如说群古斋,在清末的时候,这家店几乎垄断了洛京、安阳的三代青铜器、古旧玉和唐三彩之要件大宗,禹、汝二地之宋代钧、汝瓷器也大半归该店经营。
方兴初拿着自已做的镜子可不敢去文物商店碰运气,他想来想去,走进了一家老字号古董店,等出来的时候,方兴初怀里揣了两百块钱。
60年代,200块钱,对于方兴初来说,那可是巨款了!这一下,让方兴初三人尝到了甜头,老婆见状也不拦着他了,于是手搓青铜器三人组上线了。这么说吧,在80年代的时候,方兴初几人做的青铜器,曾有博物馆专家在大街上追着方兴初买,买回去摆放到了博物馆里。
第一次事发是1992年,一名商人从河南洛阳回来,正准备从沪上前往日不落,海关在安检时发现,这位商人携带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中托运的包裹中,包含了一尊兽面纹方鼎,其形制正是洛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洛阳鼎。
把人扣下之后,海关人员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专家经过再三鉴定,确认就是1949出土的洛阳鼎。当年,武汉的刘农军,曾从开封博物馆盗走69件藏品,虽然警方通过千里追凶将其抓捕,杜绝了文物外流,但也不排除有不法分子想要模仿作案的可能,于是海关方面联系了当地的公安机关。
“我们的洛阳鼎?怎么可能,我们的洛阳鼎就在博物馆里展出呢!”
“不用确认,不可能丢,你们不要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