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的记载还有很多……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提到一水晶碗“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认为水晶有防腐、疗疾的药物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宗言:“嘉州峨嵋山出菩萨石莹白明澈,若太山狼牙石,上饶水晶之类,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顶圆光,因以名之。”这里说到水晶有如同佛光的五色,实际上是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所致。
到了宋代,关于水晶的记载更多了起来,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宋代笔记《事林广记》中记载的一道菜——滴酥水晶脍,就和现在许多人喜欢吃鱼冻一样,在宋朝时人们也会把鱼做成凝冻,称之为“水晶鲙!”
“到了元代,”陈阳冲着藤井嘿嘿一笑,“有《漳浦县志》记载,元大德年间有太监奉旨督采水晶于梁山,于水晶场水库留存刻有大德元年十二月的督采水晶碑文。”
“《宁海县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地方,石屏山摩崖。”陈阳背着手,围着桌子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当时大德二年,也就是1298年。当时哈剌公式奉旨在浙东一带寻找水晶矿石,最后在宁海樟林有所发现。内容记录哈剌公式在新昌董村石厂山采得大量水晶矿石,计11374斤,“皆珍异奇绝者”。同时提到“大德二年十一月奉旨寻采水晶,自宁海之樟林至新昌之石厂发泄地藏”,落款“大德三年正月”,即为哈剌公式1299年所书。
听陈阳说完这些,藤井把嘴一撇,刚想开口说话,陈阳直接笑着看着他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说这些文献记载,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水晶,却不能证明这是元代水晶杯!”
“那我就给从工艺上分析分析!”
陈阳伸手将水晶杯拿了起来,“1959年,我国在大南坂镇纪年元墓内,出土了一件元代水晶葵口盘,瓷盘长15.6厘米,宽13.1厘米,高3.7厘米,通体为透明水晶,中带乳白纹,盘作五瓣葵口,低圈足,底平,平面呈椭圆形。现收藏于漳浦县博物馆,为馆藏二级文物。”
divdata-faye=
"iage
"source=
"er
"css=
"icture
"grou-id=
"1
"igsrc=
"{{iage_doa}}{
"iage_tye
":1,
"itye
":
"iage
jeg
",
"source
":
"er
",
"web_uri
":
"novel-ic-r
586b1c65488cda8165bbc544b064530c
",
"width
":699,
"height
":465}
"alt=
"
"
css=
"ictureDesc
"grou-id=
"1
"水晶葵口盘
div自已曾经去这家博物馆看过,这件水晶葵花盘的质地跟自已手里这件水晶杯一模一样,说着话,陈阳将水晶杯递到了藤井面前,指着鎏金链子的位置,向藤井问道,“这是圆孔还是方孔?”
“当然是圆的!”
我国在几年前,在衡州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的南宋玉狮,在沪上松江区出土了元代水晶兔,经过专家比对,这两件水晶饰品在技艺上有很多相同之处。
“比如:毛的刻划都是用短阴刻线来表示,头部较小,长耳后抿,眼球和眼险作减地浮雕的写实手法,这种雕琢工艺始于唐,流行于元、明;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