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
沈幼漓刚嫁作洛家妇时,洛明瑢尚是琉璃心肠,在彼此不知秉性时,他也曾把沈幼漓当成怯懦矜持的寻常娘子。
彼时周氏时常以各种借口寻洛明瑢归家,成亲不过三月,周氏又以病重借口催促洛明瑢归家,这回演得更像,着人送了带血的帕子。
晚间,周氏派人将佛堂的钥匙交给沈幼漓,其意不言自明。
沈幼漓向来行动果决,端着一碗汤羹就往佛堂去了。
二人在禅月寺算打过照面,皆知彼此身份。
也只是一眼,未有太多牵扯。
在洛明瑢归家之前,沈幼漓就从各处打听此人。
与后来“玉面菩萨”的名讳不同,七年前,他还是一处感云寺里名不见经传的僧人。
其时朝廷为镇压叛军筹集军资,给商户开了“纳粟举试”的方便之门,洛明瑢得入科举。
他自小就是神童,三岁开蒙,幼年通经史,能诗赋,才十四岁便以亚元过了会试,离入仕只一步之遥,所有人都将重振洛家二房的希望放在他身上,可不知为何殿试之前大彻大悟,抛下四书经义,仕途文章,跑到山中去做了一名和尚,谁劝也不听。
如若不然,他该是雍朝最年轻的官员,加上这样的样貌气度,必引无数人趋之若鹜。
本是昭昭明月,为何藏于山中?
沈幼漓推开门,檀香袭面而来,恍然似步入那座深山古刹。
洛明瑢背对她,木鱼声一下一下,乌木佛珠拨动时有玉石一样的声音。
又被周氏骗回来,他心情应当不好。
“官人,念这许久该口渴了,妾身做了蜜子桃浆。”
无人应答,她将托盘放在桌案上。
“官人?”
这句如烟似雾,是伏在他耳畔说的。
木鱼声停住,洛明瑢不见惊乱,将她的手从自己手背上摘下。
“贫僧已是方外之人,还请女施主自重。”
沈幼漓从善如流:“是,禅师。”
才说完就踩了自己的裙裾,顺势摔在洛明瑢怀里。
两人袖子都未沾到,沈幼漓就被端起腾空,不待反应,已经被放在一边了。
她卧在蒲团三尺之外,没回过神来。
这人力气好大,端她跟端菜一样。
洛明瑢重新闭目,似什么也没发生。
强逼不成,她只能来软的。
“今夜妾身能在这儿陪你吗?”
“莫近三尺之内。”
她眸光如月下海水,忽明忽暗,幽怨问道:“佛门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为己任,禅师为何偏要逼死妾身?”
“女施主慎言。”他冷下玉面,不近人情的样子也清艳得很。
“难道不是?妾身故土无人,逃难流落异乡,本就无依无靠,难说不会为了几口饭不会被卖掉,所幸大太太见怜,给了衣食,她只想要个孙儿,我也愿意答应,不求富贵,唯愿平平淡淡过完一生便好,禅师,我所求过分吗?”
“太太与我有恩,便是天残地缺我都愿意,可为什么……偏偏嫁的是你?”
“我也是良家女子,走到今日这步,若再被拒之门外,怕是外头水井便是我的归宿了。”
洛明瑢无法反驳。
眼前的女子嫁给俗世中任何一个人,都能得偿所愿,可偏偏是他。
说到底,是他没让周氏彻底歇了心思,才祸害了一个本就可怜的女子。
“我会与大太太言明,让你在洛家衣食无忧,旁的事你不必过问。”
衣食无忧?
她可不是为衣食无忧来的。
沈幼漓泣声更重,对着自己的一万两,不、官人哭诉道:“禅师是为妾身好还是逼妾身死?今夜同你哭诉,明早你去和大太太一说,自己一走了之,什么也不必管,大太太只当我花言巧语蛊惑于你,又恨养我三月,临门了我倒戈推脱,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