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下,阿史那承庆等三人全部被捆绑了。
史思明拘禁了阿史那承庆,斩杀了安守忠、李立节,奉表以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又联络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
唐肃宗一看可高兴了,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其七个儿子也都被封官。他在范阳招兵买马,与叛军暗地来往,等待时机继续反,反,反。
史思明表面归顺唐朝后,想再掀反旗,那个跟随史思明快三十年的耿仁智表示反对,他大声说“人终有一死,若为忠义而死,是死得其所。如今再随你反叛,不过是苟延残喘,还不如速死为好。”
史思明听后暴怒,二话没说,亲手用棍猛击老部下的脑袋,致使耿仁智脑浆崩裂而死。
紧接着,史思明瞄准了安庆绪,他决定干掉他。
安庆绪退守邺城之后,很快东山再起。
唐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等率20多万大军,号称60万,准备一举拿下邺城,安庆绪仗着邺城各方面防护措施都不错,誓不投降。他一边拼死抵抗,一边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倒是来了,还打败了唐军。
他此举当然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安庆绪向天下宣布自愿将大燕皇帝之位让给史思明。
就在那种紧急的状况下,安庆绪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让位。他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称臣,等待史思明解甲入城后,奉上皇帝印玺。
史思明心中暗喜,故作姿态卑微回复道“愿作兄弟邻国,互为表里,鼎足而立。称臣之事,万不敢接受。”这使安庆绪完全放松了戒备,他大喜过望,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
安庆绪愚蠢地相信了,他带着一些人进入史思明大帐,准备结盟。
见到史思明,安庆绪叩头下拜说“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丧失东西二京,久陷重围,没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情份上,远来救危,使我得以复生,恩深如海,终生难报。”
史思明立马原形必露,他怒道“丢失两京,何足挂齿!你身为人子,杀父篡位,天地不容。我要为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岂能被你的谄媚虚辞欺骗!”
就这样安庆绪连同自己的四个弟弟都被史思明活活勒死了,史思明又诛杀了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
接着,史思明率军入邺城。喜欢屠城,每次攻陷城池,都杀光老弱男丁,凶残毒辣的史思明,给邺城带来一场浩劫,安庆绪留下的亲军3300多人被杀,兵马与地盘被占,全城血雨腥风!史朝义留在相州镇守,史思明回到范阳称帝。
史思明所作的这些都被史朝义亲眼目睹,他深知自己老爹是一个心机极深,权利欲极强,出尔反尔,老奸巨猾,经常玩借刀杀人把戏的令人感到恐惧的人,因而他对史思明亲口说出的要除掉自己的话深信不疑,他明白史思明是能做出杀子的事儿的,自己的小命朝夕不保,他恐惧,不安,焦灼。
恰好骆悦等将领也害怕被凶残的史思明诛杀,这些人的性命都正在受到史思明的威胁,很快他们抱团,决定在史思明还没对自己下手之前先下手。
就在那种众叛亲离的场景下,心思歹毒的史思明惨死,这是理所当然。
通过安禄山和史思明都被自己儿子所杀的全过程,可以看出二人都有两个致命的行为。
1、二人都残暴到极点,就连身边的人都不放过。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残暴地丧失了人性,他们站在权位上随心所欲,做事说话都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规则。
李猪儿对安禄山唯命是从,照顾得体贴入微,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都遭到安禄山的摧残,谋士庄严也动不动就遭到安禄山的刑罚,可以说安禄山身边的人无一不惨遭安禄山的体罚,安禄山这是在不断地积攒众怒,最终激起大家的反抗。史思明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对自己部下不当人看,就连跟随他近30年的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