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博士,在先秦时锻造是最厉害的。
“这样的圆盘器具呢?”
看起来圆盘,很厚,中间似乎有沟槽,说不上来是什么。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器具。”
“渭水南岸,扎成了连绵十余里的冶炼大营还没有拆除,我想请先生,计算金的用量,和锡的用量。”
陈远青说道。
金就是铜,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先秦时期,冶炼青铜的器具,已经讲究用料的配比。
季士看着手中的图,点点头。
陈远青回到矮案上,提笔写礼制。
写的是和尉缭说的封禅礼仪。
到了第二天,
陈远青再次收到一大箩筐竹简,
看了一遍,不只能说博士们毫无新意,只能说和昨日呈递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还是送去御史大夫府,折返回博士宫后,没多久就有谒者来宣召。
“请仆射前往咸阳殿!”
谒者在前面引路。
陈远青在廊道里碰见尉缭和王敖,
“拜见尉公!”
“你昨日和我说的礼制,写到疏奏中去了吗?”
在尉缭看来,昨日在府上讨论的封禅礼制,是很有可能被君上采纳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呈递。
“嗯!”
陈远青点点头。
一边说,一边走,在靠近咸阳殿的地方,陈远青和尉缭不再说话。
走进咸阳殿中,
李斯、王绾、蒙毅、王序、胡毋敬等大臣已经站在大殿中。
蒙毅拿起一卷竹简,微微躬身说道:
“君上,这是博士宫呈递的疏奏!”
始皇帝眼神严肃,看着矮案上的竹简。
春季时举行岁祷,夏季时举行月祀,秋季时用驹,冬季时用骍牛,可以祭祀泰山的四个方向。
这是四畤中的礼仪。
始皇帝眼神严肃,看完之后,缓缓将竹简合上。
放下,又拿起另一卷。
直到看完所有的竹简。
“李斯,有奏否!”
李斯想了想,良久之后说道:“臣不擅长制定礼制,但是擅长书法,可以在泰山上,铭刻陛下扫六合,天下一的功绩!”
“至于封禅的细节,再与诸君商定。”
始皇帝缓缓点头:“博士宫有奏否?”
对于博士宫这个仆射,他印象不算深,最深刻的仍然是刚进入博士宫时,胡服骑射的论述。
然而,博士宫制定礼制的主要官署,
其实,封禅的事,应该和始皇帝私下讨论,秘而不宣。
听到的人越少越好,然而现在仍然是商议阶段,就不在意这些了。
博士宫众博士制定的礼制,繁琐细碎,难以施行,再给几次机会都一样。
陈远青说道:“臣还有一条礼制,不是因为臣谦虚,而是因为它还没有完善,所以没有写到礼制中,诸公听听,可以施行吗?”
始皇帝目光看来。
王绾、蒙毅也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