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手,商议后只好分给他几包烟。李邦华拿着烟满意地走了,他的背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重,仿佛带着无尽的疲惫和忧虑。
刘肇基看得目瞪口呆。他定了定神后对掌柜说:“我也要买五十包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六月末。林小风坐在乾清宫里,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思考,生财之道究竟何在?从细盐开始,到香皂,再到卷烟,每一项都赚得盆满钵满。细盐的利润被周奎买断了;香皂在北直隶、山东的寺庙里热销;而加了滤嘴的卷烟更是深受士绅们的喜爱,垄断了市场,每年能带来十数万两的收入。然而这些收入还不足以弥补赋税的缺口,所以林小风仍在寻找新的财源。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那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画卷。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在这美丽的画卷上添上自己的一笔。
“皇爷大喜啊!兵仗局按照您的图纸监造的飞梭织布机已经成功了!”一个好消息传来,让林小风眼前一亮。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喜悦,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财源正在向他招手。他急忙站起身来,向兵仗局走去,他要亲自看看这飞梭织布机的威力,看看它是否能为他带来新的财富和荣耀。
资本主义萌芽:一段宫廷中的经济对话
在明朝中后期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历史的光泽。御花园内,花香四溢,几位大臣正围绕着一张石桌热议着。
“诸位,你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征兆是什么吗?”一位大臣捻着胡须,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还用说,自然是雇佣制度的出现。”另一位大臣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这个话题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远处的喧嚣声,那是宫人们在忙碌的声音,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节奏。
“你们说得没错。看看现在的纺织业,尤其是南方,手工作坊正逐渐变成小型的工厂。作坊主出钱购置设备,老百姓出力干活,这不就是资本主义最初的模样吗?”一位大臣感慨道。
“是啊,可惜这种现象并没有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另一位大臣摇了摇头,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无奈,“一方面是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就是朝廷的压制了。”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这个时代的困境。商税沉重,并不是因为朝廷在乱收费,而是地方上的官吏贪污腐败太严重。每当朝廷收到一份商税,地方上私自截留的往往比朝廷得到的还要多。这种现状让所有人都感到痛心疾首。
“就拿扬州的商人来说吧。他们的货船要沿着运河去北京,得经过南直隶、山东、北京三个省份。一路上关卡多得数不清,什么过路费、过河费,各种名目的费用加起来,都让官吏们中饱私囊了,朝廷反而没见着什么好处。”一位大臣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慨。
“而且,朝廷的政策也在阻碍着商业的发展。”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商人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那些士绅们虽然有钱,手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生产资料,但因为害怕政策的限制,也不敢轻易涉足商界。”
这时,林小风缓缓走了过来。他身穿龙袍,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对症下药。
在乾清宫外面的一片空地上,宫女们正踩着飞梭织布机忙碌着。机器轰鸣着工作着,梭子来回穿梭,经纬线交织在一起。不一会儿,一匹布就织成了。时间还没到一刻钟呢,纺线就用完了,布也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