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6 / 16)

好时机。于是,他从袖中取出奏章,双手呈于靖江帝面前道:“陛下,研究院与学院已近完工,可投用矣。”

靖江帝接过奏章,只见那奏章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他仔细阅读起来,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而认真的表情。他一边阅读着奏章上的内容,一边思考着其中的意义和影响。

过了许久,靖江帝抬起头来,看着林小风问道:“此基础班、一本二本何解?”

林小风闻言,连忙解释道:“陛下,此分级乃为方便教学。民间新招之学子基础薄弱,皆先入基础班就读。经考试后方可升一本,逐级晋升,终至大专。结业论文通过或有发明成果者,可入皇家研究院或留校任教。”

靖江帝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又问道:“然若有天赋出众者,亦可越级晋升?”

林小风回答道:“正是如此。陛下英明。”

靖江帝闻言,沉思片刻后说道:“规划详尽,卿可着手办理。”

林小风闻言大喜,他连忙谢恩道:“多谢陛下信任。”然而,他随即又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又说道:“陛下,尚有一事须陛下支持。”

靖江帝看着他,问道:“何事?”

林小风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民间百姓分属不同户类,各司其职。然经学院培养后,需按禀赋与志愿重新分配。微臣恐此举引起朝中非议,故恳请陛下赐予入学学子更改户类之机,使其安心进学。”

靖江帝闻言,面露难色。他知道,户类之制乃祖制,自古行之,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事确实棘手。他思索良久,方才说道:“既学院分门别类,何不直接从各业中选取学子?”

林小风闻言,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靖江帝在委婉地拒绝自己的请求。然而,他并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又说道:“陛下,此举过于刻板,且效率低下。民间有言,人之禀赋非由出身定。成立研究院与学院,正为选拔禀赋出众之才。若依旧例,此事难办。”

靖江帝闻言,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揉了揉眉心,似乎在试图缓解内心的纠结与矛盾。

林小风见状,知道此事难以一蹴而就,于是决定暂时退让一步。他咬牙说道:“陛下,微臣闻有天竺之地,其民自出生之日起,便依血统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类,此谓种姓之制。此四类人终生固守阶层,永无出头之日。上层视下层如猪狗,而下层亦安之若素。陛下,我靖江有科举一道,百姓皆可通过科举晋升。读书明理之人,皆以天下为己任,岂能与天竺相比?”

靖江帝闻言,沉默良久。他知道,林小风这是在用天竺的种姓之制来警醒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靖江百姓的进取之心和向上之志。

林小风连连点头,接着说:“陛下,臣并非这个意思。靖江的繁荣昌盛,哪里是天竺那种地方能相提并论的呢?只是,两者在某些方面或许有相通之处罢了。”

靖江帝哼了一声,说:“照你这么说,朕是不是得废除全天下的户籍制度,才算公平?可那样的话,百姓们又怎么管理?你可曾仔细考虑过?”

“如果贸然废除,恐怕会出现土地兼并、民心不稳的情况,不知道会惹出多少乱子!”林小风叹了口气。

他确实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而且,历朝历代管理百姓的办法,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靖江帝这么说,其实挺有道理的。

可这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来辅助管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陛下英明,臣说得不对。臣年轻见识浅,考虑得不够周全。”林小风承认道。

“不过,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尤其是科学,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既然有变革,制度也应当随

最新小说: 天幕曝光未来,皇帝们坐不住了 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 缅北之价 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穿成农女,开局一把菜刀整顿全家 凡人修仙:从乱星海开始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末世:杀怪掉宝,但词条错误 大周第一纨绔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