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抗圣旨,不听帝令,刁难折磨寒门士子,官官相护,沆瀣一气的情况,怎么就没有人向朕禀报!”
朱祁钰怒声说道。群臣皆是跪倒,心中震惊惶恐。
陛下此言,是有人在科举考试中,没有听从陛下旨意,贯彻科举改革?
好大的胆子!
若是出工不出力,陛下都未必有这么生气,但听起来,似乎有人是故意要顶撞啊!
“礼部尚书胡淡!你有什么话说?”
礼部尚书胡淡汗流浃背,他此时算是体会到了被陛下责问的感受了。
天威如狱,镇压下来,无人可以承担!
“启禀陛下,臣监考不利,应受责罚,但臣未曾参与其中,对于管理科考之事,臣查探挑选过部分卷子,都没有什么问题”
礼部尚书胡淡跪下禀报。
他此时心中,也是十分惶恐纳闷,自己挑选卷子,明明都是有不拘一格被录取的,没有陛下所说的故意抗旨的情况啊。
“那是因为你被你的手下,被副考官,各省各州县的主考官所蒙蔽了。你用人、识人有过,朕自然会重重的责罚你。”
朱祁钰冷冷说道。
“但现在给朕宣你的副考官进来,朕要好好问一问他。”
立刻。
就有侍卫带十余名副考官进入殿中,押着他们跪倒在地。
科举考试的考官,都是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共同推举府学或县学的教官,充当考官,一级级遴选上来。
礼部尚书胡淡贵为九卿之一,不可能对全国的考试都事事亲为,因此具体的考试事务,当然就是由文学廉谨,年龄颇大,过去有科举管理经验的考官负责。
“微臣叩见陛下!”
第一副考官跪倒在地,他虽然官职很小,属于清闲的文职,但也是官员,可以以微臣自称。
“朕问你,抗旨何罪?”朱祁钰冰冷问道。
“回禀陛下,小则撤职,问斩,抄家,大则株连九族。”
副考官不吭不卑,言语之中有一种死硬的气质。“朕该治你何罪?”
“微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斩臣于午门。但臣虽死,却有一言要说,科举取士,无不是代圣人立言、八股对仗工整,字迹优美整洁,此为审查士子个人品德、为人严谨的规矩,臣尊此制,非为自己,而是为了天下士子!”
副考官声音洪亮!
“臣虽可死,但科举不能变,臣以死谏,请陛下收回改革科举的成命!”
此言一出,文物百官都是骚动!“这么说来,你是没有私心了。”朱祁钰冷冷道。
“不错,臣无半点私心。”
“那你且听听,你们到底有没有私心!”朱祁钰一挥手。
旁边的太监立刻就展开了一张名录。此刻。
为首的副考官心中,忽然就凉了下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个
太监打开名录,直接就开始念其中的内容。
“考官文某,于某年某月某日,收受贿赂白银一千两,玉璧一对”
“考官栾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自己的门生诸某、侄子年某以字迹优美、八股工整为由录取…”
“考官张某,于某年某月某日,于某考场,见自己的门生图某作弊而不报…”
宣政殿内,一片哗然!
“什么?臣还以为这些名士大儒,至少都是一心为国,为学问之人,怎想到他们竟然干出这等事!”
“糊涂啊,这些人若是迂腐些,死谏抗旨,倒也没有什么,可以留名青史。但这些人怎么竟然敢于徇私舞弊?”
“考场舞弊案,历朝历代都是要腥风血雨,杀成一片!”
文武百官都想到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