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玄奘好奇拿起来眼前的册子,念着封面上的书名,“骊山学术?”
“现在关中没人想去当和尚了,你有空也看看这种书,说不定能开悟你。”
“此书是骊山县侯编写的?”
“看了便是,送你了。”
店家不耐烦地赶他离开,要应付下一波客人。
玄奘拿着这册书,一页接着一页地看着,忽停下脚步喃喃自语了几句,又加快了脚步。
“千百万劳动群众是最珍贵的人,天下治理当以万千群众为先,以万千群众而生的朝政……”
“自古克服千难万险的是我们,自古立于天地之间的人也是我们,我们是群众,我们的智慧是时代最珍贵的宝物……”
嘹亮地汽笛声打断了玄奘的思绪,他抬头看去,是一列火车从眼前的铁轨上而过。
他看到了火车车厢中的一个个人影,他们脸上或有笑容,或有疲倦,也有充实。
火车走得很快,玄奘想要追,跑了一段路发现跑不动了,提了提背上的木匣子,手里还拿着《骊山学术》,他自语道:“关中变了,我不认识关中了。”
出走十多载,这关中竟不一样了。
玄奘又道:“不是我不认识关中了,是关中已不认识贫僧了。”
他侧目看去见到了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这里像是一个集市,这处集市很古怪,这里来往走动的都是穿着青衫的士子们,他们时而谈论,时而念诵书籍。
还有穿着青衫的学子,正在做菜给顾客吃。
也有穿着青衫的学子给客人修剪须发。
玄奘抬头看去,看到了一面墙上写着标语,劳动创造财富,知识造就时代。
远处有一个横着的石碑,石碑上刻着的是骊山学术院,骊山技术院,贞观院。
似乎这个地方有好多名字。
有一个穿着青衫的学子快步上前,迎面道:“玄奘?”
玄奘回道:“正是贫僧。”
“我们院长请你过去一叙。”
“也好。”
玄奘答应了,他对这里很好奇,他想要看遍现在的关中是什么模样,看遍这里所有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与规矩。
李泰现在成了这里的院长,院内一切安排都在他在准备。
自从脱离了骊山技术攻关之后,李泰放下了所有的技术攻关工作,专心做一个院长。
有了清闲的时光,也能够专心减肥了。
李泰正在举着用石头做的杠铃,寒风下也是大汗淋漓的。
他每每举起一次杠铃,脸上的肥肉都会颤动。
玄奘行礼道:“院长?”
李泰放下了杠铃,一边喘着坐下来,灌了一口水,拿过一旁的布巾擦拭了起来,又道:“坐吧。”
玄奘看到一旁的石凳,便放下后背的木匣子,而后才肯坐着,木匣子中的经书是他最珍视的,也是半辈子的心血。
“请问院长,如何称呼?”
李泰漫不经心回道:“我是魏王李泰,你称呼我院长也可以。”
玄奘了然点头,“刚刚是在锻炼体魄?”
李泰点头道:“我们这里不仅仅有技术课程,也给学子锻炼体魄,每个月都有六节体育课,学子不仅仅要学习,锻炼体魄也是很重要的。”
随后李泰又开始做起了放松运动,舒展着四肢,以免锻炼过后四肢酸痛。
玄奘又问道:“不知院长请贫僧来相见,所谓何事?”
李泰道:“我姐夫不肯见你,我怕你寻短见。”
“贫僧不会寻短见的。”感受到院长有取笑的意思,玄奘板着脸道。
“你还是不愿意还俗吗?”
“贫僧自出家那日起,就没有想过要还俗。”
李泰弯着腰,试图让指尖碰到鞋子,两只手就这么轮换着,一边问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玄奘道:“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