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缔结澶渊之盟以来,宋辽两国一直都是在易水和白河互开边市。
原本耶律延禧以为,裴凌也会在这两个地方内挑一个交易地点,结果裴凌却要把交易地点指在了玉门关那里。
没错,就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
盛唐时期玉门关是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到了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门关也就不复存在了。
裴凌在地图上所指的地方,严格来说应该是西夏的沙洲。
自从裴凌打下青唐城后,他就对沙洲片地方十分眼热。
倒不是因为这地方有多么繁华,而是它西邻回鹘,北邻辽国,南边是陇右都护府的青唐城,东边是西夏。
如此一个核心区域,放在西夏手中屁用没有,但是如果交给裴凌,那他就能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寸土寸金的黄金商业区。
用后世时髦一点儿的话来讲,这里就将是一个连接四国的CBD。
“这沙洲是西夏的地盘儿,西夏人是出了名的不讲道理,你的货要是运到沙洲去,肯定会被西夏人抢掠一空。”
“别说西夏了,就那河湟一带的羌人、吐蕃人也不可能轻易放过你的货。”
耶律延禧和萧奉先各自表达了自己的不看好后,裴凌脸上看着二人笑了笑。
“首先萧大人的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河湟一带现在是我的地盘儿,当地的羌人和吐蕃人全都听我的。”
“河湟一带是你的地盘儿?”
萧奉先正一脸疑惑时,耶律延禧看着裴凌惊呼出声:“原来是你!”
“朕在来大宋之前听手下的禀报过,河湟一带的陇右都护府似乎已经不再听命于大宋,他们攻打了宗哥城和青唐城,还在河湟一带做起了生意。”
“没错,陇右都护府现在全部听命于我,他们在河湟一带经营的生意,也是我的产业。”
裴凌承认他在河湟一带的身份地位后,耶律延禧和萧奉先看裴凌的眼神立刻有了变化。
因为从现在起裴凌的身份不再是什么大宋的臣子,而是一名拥有自己军队、土地、臣民的诸侯。
看过左传的人,应该会对《晋楚鄢陵之战》里这样一段内容有印象,“卻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尹襄问之以弓……”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周王朝时期晋国和楚国打仗,晋国的大将卻至在战场上碰见楚王时,一连三次他都从自己的战车上下来,摘下头盔向前快走,以表示自己对楚王的尊敬。
这就是古代的礼仪,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
哪怕你我是敌对双方,我也同样对你的身份保持尊重。
当然时代发展到宋朝这会儿,已经没人这么讲究礼仪了,尤其是文化有限的辽人。
不过即便是这样,裴凌靠着在河湟之地的那份家业,也还是让耶律延禧从内心深处开始真正将他当作一个合作伙伴对待。
而不只是一个“有点儿有意思的宋人”。
“即便河湟一带现在是你的地盘儿,那你也没办法掌控沙洲吧?难道你准备先派兵把沙洲打下来?”
“派兵打下来多伤和气?以大辽的威势,只需要陛下一句话,西夏肯定会乖乖的把沙洲双手奉送给陛下。”
裴凌这话说得有些夸张,耶律延禧笑了笑后没有接茬。
萧奉先见状立刻替耶律延禧问:“裴大人,要不你还是先说说,把交易地点设在沙洲到底有什么好处吧。”
“陛下,把交易地点设在沙洲,好处一目了然啊。沙洲本就紧挨着大辽,把交易地点设在沙洲,非常便于运货去大辽。
其次沙洲四周除了有辽人以外,有回鹘人、西夏人、吐蕃